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親子會客室】情緒來臨 學習應對

2024/05/13 05:30

圖/達志影像

文/林彥佑

人與人之間會產生衝突,很多時候都是與「情緒」有關。沒有好好地了解情緒、對待情緒、處理情緒,會導致許多不堪設想的後果。

曾經,班上有一位孩子,往往在不如他意的時候,便會表現出極度不滿的情緒,若再加上旁人的挑釁,火上加油,便容易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現象。家長認為他不是一位情緒障礙的孩子,所以沒有接受藥物或診察治療,只有不斷提醒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孩子是有情緒障礙的跡象,但父母為了擔心被貼標籤,所以選擇不就醫,但也因此錯失了為孩子治療的黃金時期。

我常告訴家長,平常在家裡,大人不要太過於表現出極端的情緒表徵,因為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很容易因為大人的情緒耳濡目染而受到影響。以目前的教育趨勢而言,我們不鼓勵孩子壓抑情緒,也不鼓勵孩子只能有正向的情緒,而是希望孩子可以覺察、感受自己的情緒,並沉澱心情,思考看看,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情緒;也要指導孩子,當知道自己有哪些負向情緒時,可以用正確的方式去化解它。

例如,當生氣的情緒來臨時,應該請孩子做出相對應的處理方式,而不能傷害到他人,波及無辜;所以有的孩子會撕紙、捶沙包、丟玩具、破壞自己的作品、大吼大叫,至於這些方式是否妥適,在專家的解讀上也各有所異,但唯一持有相同的觀點,便是不能傷人(如打傷同學)、傷己(如自殘行為)。同樣的,難過、沮喪、遇到遭嫉妒、被騙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平常就可以和孩子刻意練習,模擬「情緒遊戲」,如此一來,都能加速孩子適應不同的應對方式。

我們也應該時常告訴孩子,當有正面情緒時,可以怎麼做,例如,快樂、興奮、有自信、受到讚美時,這方面的察覺不難,也是孩子最喜歡也最不容易引起負面後果的。但如何控制好這些正向情緒,也是重要的,因為有些孩子往往高興過頭,容易樂極生悲,或讓他人心生不悅。

有時可以讓孩子用著色、書寫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當下的情緒。例如,負面情緒就以深色表示,正面情緒就採取亮色系。負面情緒時,可以書寫負面語詞,反之亦然。畫完、寫完,再和孩子聊聊,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現在的感覺如何呢?有什麼話想對自己或別人說嗎?有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大人的心靈慰藉,哪怕只是傾聽幾秒鐘、輕輕擁抱、拍肩、輕言細語、一抹微笑、一句讚美,這些簡單的方式,都可以給孩子安定的力量,也獲得共鳴。其實,不只是孩子,就算成年人,也都要好好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是具有高度傳染力的。

這幾年來,心理學上重視SEL(社會情緒學習),它不僅僅是心理層次,更是教育層次、社會層次、認知層次的課題。坊間也出現不少與情緒相關的繪本、書籍、提供給大人、小孩做為情緒學習與抒發的導引。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我們的文明病與情緒壓力卻反而愈來愈多,也愈來愈錯綜複雜,因此,如何管理、面對、調整、釋放自己的情緒,已經是一門重要的學問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