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食在愛健康〉為了美味 忘了原味?

2013/09/09 06:00

為了滿足現代人虛華的感官心態,廠商會仰賴更多的食品添加物。(彭博)

文/文長安

現在大家的味蕾都已經被「香、濃、很鮮甜、超Q、超細綿……」的形容所俘虜,似乎已忘了「食物的自然原味」了。(法新社)

大家對美食的基本要求是什麼?是健康,還是好吃?或者「俗擱大碗」,便宜最好?你一定會納悶:難道這三者不能兼顧嗎?

現在大家的味蕾都已經被「香、濃、很鮮甜、超Q、超細綿……」的形容所俘虜,似乎已無法接受所謂的「食物的自然原味」了。為了滿足現代人這種虛華的感官心態,廠商只能仰賴更多的食品添加物。

舉例來說,怕胖的女生大多喜歡選擇低脂牛奶來喝,心理上覺得少一點脂肪,可以少一點熱量。但是如果牛奶的脂肪都去除了,卻還要保有濃醇奶香味,不加點合成香料怎麼會順口呢?小朋友喜歡的布丁想要吃起來ㄉㄨㄞ一點、滑溜一點,多加點食用膠或黏稠劑就搞定了。吃起來稠稠的八寶粥或是罐頭湯汁,光靠糊料調整就能做到濃稠合宜、老少咸宜。

還記得曾經在國內掀起食品安全巨大風波,甚至引來國際關注的「塑化劑」及「毒澱粉」事件嗎?其實就是業者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口感和食品賣相的追求,但又貪圖便宜,於是讓上游原料供應商有了以假亂真的空間,把工業用原料代替了食用原料,將塑化劑取代了起雲劑,而順丁烯二酸混入化製澱粉使用。

<台灣怪現象>食品添加工廠 還是化工廠?

化工業的技術運用與食品添加物的理論之間,本來就是一線之隔,可以相通的。擔任衛生署公職,負責餐飲衛生、食品衛生和管理長達25年以來,我確實發現台灣的食品添加物業有這5大獨特現象:

1.食品添加物業大多具有「化工原料行」或「化學原料進口製造銷售業」的名稱,而且大多數是公司、工廠(倉庫)分開兩地。

2.這些公司、工廠平常都不會開放參觀,外人無法知道廠內的生產情形。

3.所有進口資料大多存放在公司裡,工廠內幾乎沒有進口資料可以提供衛生稽查員稽查,增加了稽查員稽查的時間及困難度。

4.工廠內的員工幾乎不知道添加物的組成成分,通常員工只負責攪拌、包裝和販售作業,至於調配方法和配方相關的know-how幾乎都掌握在公司的少數高層主管或者只有老闆手上。

5.每次進入這些食品添加物工廠裡,就會看見廠內存放的物品幾乎無中文標示,儼然是來到了外國工廠。四周堆放著沒有品名的原物料,如果不是負責人,根本無法知道包裝袋內或桶內裝的物品是什麼。

長期的工作經驗讓我知道要嚴格控管這些上游廠商其實很困難,毒澱粉事件中的上下游關係就是一例,上游是工業原料廠商,下游是食品經銷商,等於左手買進順丁烯二酸,右手混入澱粉以「食品原料」賣出;明明製造的是非法食品添加物,卻仍以「食品原料」名義販售。但台灣目前卻沒有任何單位追蹤化工原料的流向,也未限制購買化工原料的資格。因此身為消費者也只能力求自保。

奉勸大家還是盡量選擇吃食物的原味,少吃添加食品,只要舌頭恢復了原本的味覺,你就會發現還是天然的食材最好吃!

<達人小檔案>文長安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餐飲組碩士,營養師專技高考、特考及格。過去25年來任職於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擔任食品藥物管理局技正。期間遍訪國內各大小食品工廠與餐廳,進行相關查驗,是國內餐飲衛生、食品安全的第一把交椅。

在深厚的專業經驗之下,使他對於各類食品的製成研究、添加物的來龍去脈皆瞭若指掌,任何不當成分或廠商魚目混珠的不實內容,都難逃法眼!

他自己也身體力行簡單清淡的飲食,固定爬山、健行和打坐,並盡量維持晚上11點前入睡、早上6點起床,長時間下來不但改善了過敏狀況,也從此不需要再吃藥,甚至長達7年不曾感冒。即將出版《權威食品安全專家教你安心買,健康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