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與人】紫禁城唯一的男子漢 - 張戎談《慈禧》

2014/10/29 06:00

《慈禧》。

專訪◎孫梓評

作家張戎。(陳舜仁/攝影)

書封上著明黃色壽字袍,戴長長鎏金護指套,足蹬同色珠寶方鞋,一臉睥睨,端坐儼然的那位,不消說,自然是慈禧太后(1835-1908)。人們印象中「頑固守舊又殘忍邪惡」的慈禧,其實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的關鍵人物?作家張戎(1952-)爬梳龐雜史料,企圖「還原」慈禧在時代轉折處的種種作為與內心真實。

寫傳記一如作肖像畫

張戎本身即是傳奇。出生四川,文革時做過農民、赤腳醫生、翻砂工和電工,毛澤東死後,中共首度以統一考試選拔留學生,張戎脫穎而出,成為首批英國留學生,最終獲得約克大學語言學博士,居留英國,更與喬.哈利戴結褵。因母親長達六十個小時的口述錄音帶觸動,提筆撰寫三代家史《鴻》,一躍而為暢銷作家。

「我寫《鴻》只花了兩年,《毛澤東》花了十二年,《慈禧》花了六年。譯成中文又多花一年。」說起話來音韻有致、優雅從容的張戎,一如書中說故事的速度。《慈禧》序言交代了書寫傳記的始末,「找資料不難,我太幸福了,慈禧資料在毛澤東死後不斷開放。寫作過程也剛好遇到一些新的重要史料出現,比方《李鴻章全集》。大家都知道戊戌變法,但有多少人看過康有為當時所寫的奏摺?孔祥吉把它全部蒐集出版。變法中的革新命令,哪些慈禧看過,哪些沒有,在茅海建的《戊戌變法史事考》亦有詳盡考證。」

特別困難的部分,「就是在史料不足的情況下,要做出自己的分析。」史料浩繁,不必然與傳主相關,但一邊閱讀,印象層層疊疊漸次清晰,「像肖像畫家在作畫,先畫幾筆,再畫幾筆,到這人的模樣出現時,就開始寫。寫的過程就會發現,這幾筆,畫得不夠;那幾筆沒畫對,得重畫。」

《慈禧》一書,不可避免與清朝歷史脈絡綁連,但全書節奏明快,著墨慈禧生活細節,以及她一腳跨在舊中國,一腳想往異國開放的心情,像一道門縫微敞,有光和陰影並存。「我特別喜歡寫人物。喜歡寫他們的悲歡離合。」該如何把故事說好?「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對故事有徹底的了解。」朋友說過她寫《毛》傳,腦子可以把整本書都裝進去,《慈禧》亦然。由於以英文寫作,「預設的聆聽對象是一個外國的、有智力的讀者。」有個訣竅,「哪怕中國人再熟悉的東西,都要假設別人不知道。」儘量不對人物下判斷,加強對時空背景的解釋。雖她偏愛納博科夫自傳雕琢且美的文風,「但那風格並不使用於我自己的寫作,我的書寫僅稱得上達意。」因此,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更接近範本,「他的語言非常清楚,看了之後又能產生非常多的感情。」她還特別喜歡錢鍾書說的:「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不必特地告知什麼「訊息」,都滲透在作品裡了。

進入女人慈禧的內心

許多人認為張戎為慈禧翻案。書中提及慈禧廢除纏足、死刑、科舉。派留學生赴美國。甚至辦報,新聞自由遠勝現在的中國。當甲午戰敗、馬關簽約,光緒一味退讓,僅慈禧無意求和,當時便有法國人稱她為「中國唯一的男子漢」。但此書英文版出版後,有人質疑:「慈禧連光緒都殺了,是個劊子手,你怎麼還能對她有絲毫同情?」張戎回應:「她畢竟是從中世紀土壤裡出來的人,一個掌握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君主,你能要求她一點鮮血都不灑嗎?別的政治家也做不到啊。」

別的政治家也做不到的,大概還包括對權力不過分戀棧,「政治不是她的全部生命。這跟毛澤東很不一樣。光緒掌權,她歸政八年,雖對政治感興趣,但她興趣太廣泛了。喜歡猴子喜歡狗,喜歡畫畫又能寫字,又培植菊花新品種,又蒐集葫蘆,還要裁衣服,還要弄現代舞,還騎三輪車,還想上熱氣球。這就使得她歸政後,毅然放下政治。」張戎認為,慈禧不做武則天第二,「最重要的,她不願意付出像武則天那樣血流成河的代價。」

若能穿越時空,見上慈禧一面,張戎有兩點建議給皇太后:「她的一生,最致命的是對於滿族人宮廷的留戀。她允許滿漢通婚後,妃子還得從旗人中選擇,代表她仍希望皇位是滿族的。雖然我可以理解『滿』是一個很小的民族,很容易就消失了。但我猜她若能多活一些年,或許會出現滿人皇室的漢人皇帝。另外就是她跟光緒的關係。她不是一個好後母。她對待光緒沒有對待同治那樣的感情,因此給他們自己和國家都帶來了悲劇。」

張戎且花費相當的躊躇,直寫慈禧與太監安得海的一段情。這段「緋聞」僅見於野史,但從慈禧精神崩潰、安得海被暴屍證明太監之身,慈禧將安得海遺物託交親弟弟,以免有關證據外流等跡象可見端倪,張戎分析,「那是她二、三十歲的時候,那些太監年輕英俊,身材高大,她長期由這些太監服侍,有身體上的接觸,很難想像一個正常女人會不發生情愛的感覺。」

安得海被賜死後,慈禧「關上心扉」,成為一個無愛者,但其女性特質仍處處可見:「她種花,養鳥,自己做胭脂。她是寡婦,本來不許塗脂抹粉的。她愛照相,還修片。那是我跟美國國家博物館的檔案部主任一同發現的。本以為由兩個攝影師所拍。但當我們把那兩張很類似的照片,放進電腦裡並排,他用Photoshop一處理,果然看見那張年老時的照片變得跟年輕照一模一樣。可知1903年,那種修容的方式就很高超了。當年慈禧看到照片很高興,把它放大掛在紫禁城,還沖洗贈給外國首腦做禮物,甚至邀請相館老闆入宮,跟她最欣賞的譚鑫培一起拍了中國第一部電影。我說她是中國第一個總製片人。」

在倫敦寫作與生活

除了在外蒐集資料,張戎多半在書房寫作。一日伊始,就坐在書桌前開始寫。合寫《毛》傳的先生,各有書房,互不打擾。然後午飯,兩人會合。簡單吃點東西,交換手上進行的故事。稍事休息,又繼續工作。到晚上8點半,下樓做飯。張戎笑說:「我飯還做得相當好,這樣就很倒楣,因為我先生就寧願吃我做的飯,不肯吃外面館子了。」其實她挺喜歡這種不外出社交的夜晚,料理完成,兩人邊吃飯邊看電視新聞,之後再看一個舊的好萊塢電影,或連續劇,如《反恐危機》(Homeland),《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紙牌屋》(House of Cards)。

在英文和中文出版的空檔,做為「大腦的休息」,「我學一點義大利文。到台灣來的這些天,我每天用義大利文給我先生寫email,這是一種修行,像猜字謎,使用腦子的另一個部分。」

這就是生活了。「我非常喜歡倫敦,尤其半晴半雨之際,陽光彷彿帶著水分,分外柔和。」張戎露出嚮往或者想念的微笑,「如果我是作曲家,我會用音樂去描繪那個瞬間,那會是比語言更美好的一種形式。」經歷過比他人更為繁複豐厚的人生,她偶爾眺向栽著花的院子忽然有感,「有時候我站在那門檻上,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寧靜,又充滿智力刺激的社會之中──我很喜歡寫作,很幸運可以當個作家。」●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