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拿手菜 - 吃喝食飲教我的事

2015/01/11 06:00

圖◎焯両黃

◎田運良 圖◎焯両黃

整齊擺上一套碗筷匙叉,拉開椅子恭請上坐,面對如此神聖每一頓飽飯,其實我只是想呈獻幾道最拿手的家常料理而已。無關廚藝、無關色香味、更無關好吃與否。

我向來笨頭笨腦粗手粗腳,鍋鏟碗盆、煎炒煮炸、醬醋糖鹽、切刨剁砍之類的百般廚事,不僅耍得我手忙腳亂、忙得我團團轉,這般挫折更總是趕盡殺絕我堅毅面對職場艱難時那般傲骨的,威風凜凜與高昂鬥志,但我總是愈挫愈勇於操鏟、愈折愈敢於下廚。

每每鼓起勇氣進了廚房,面對料理台上鋪陳宛如長城萬里的魚肉菜豆、蒜蔥椒薑,毅然擎起了刀、落了砧板,魚肉剖了肚腹、菜豆切了葉枝,每每備感茫然及無所適從……而每每決然開了爐火、掀了蓋、下了油之後,雖略有猶疑但已無退路。一陣兵荒馬亂,烹調戰事終告甫定,起鍋入盤的菜肴,香噴噴熱騰騰上桌,竟絕少勾引起食者口欲而多成廚餘,更每每無端領受英雄氣短之寂寞悵惘。

唉,還好賢妻廚藝名不虛傳,廚房是她的天下,我則遠庖廚久矣,早將鍋鏟鄭重移交給太太全權掌理而收山歸隱,即使偶爾路過廚房,也僅僅是幫忙擺擺碗筷、端端湯菜、添添米飯的跑堂僕役雜事呀。

人生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酸甜苦辣鹹,做菜的事我插不上手,當然,拿手菜也就愈來愈生疏、愈來愈只能拿在手上而不敢大膽下注出牌囉。

蛋: 同心的圓滿

早些年單身獨居之況,難免親自上陣下廚以求果腹,我最拿手的、真正可以端得上桌炫耀的菜,都是以蛋為主。特別喜歡蛋,有個自我了悟的小哲理:每每揚起蛋,敲了鍋沿,殼裂了,順勢分兩半,蛋汁滑入鍋,蛋白內包著蛋黃,圍成同心圓。我總不忍心戳破它、拌攪它、翻弄它,靜靜看著它由透明熱成白,守著一種圓滿。

蛋呀,舉凡拌炒菜脯、九層塔、番茄、培根火腿、胡蘿蔔絲、蝦仁等等小小變化的簡易菜色,這些都是我微薄能力所能展現的了不得的廚藝。雖不怎了得,但草草一、兩盤田式蛋料理,配上米飯或麵條即可飽餐,營養足、夠實惠,恐還可博得養生之譽、實收減肥之效。

近年對蛋料理的鑽研考究更為忠誠迷戀、走火入魔,為了餵飽自我的心,每餐必蛋:蛋包飯、蛋炒飯、滑蛋燴飯、茶碗蒸烘蛋、蛋花湯、苦瓜鹹蛋、皮蛋豆腐,乃至雞蛋糕、蛋餅、蛋塔、蛋黃酥等千變萬化、五花八門的各式蛋品,琳瑯滿目羅列桌上眼前,迭攻屢戰緊緊擄獲我舌上每一朵盛開綻放的味蕾……

當苦思變不出蛋的花樣時,我總勸自己說:直接就煎個荷包蛋吧。

我還記得那個同心的,圓滿。

粥: 簡簡單單

出門前,我總是在爐上候著一鍋粥,以備深夜加班完回家後暖心、飽胃之需,這是一整天闖蕩都市叢林、身陷職場戰鬥後,用來獎賞自己的戰利品。清粥,米粒軟爛泛白淨底的,簡簡單單的,無論稀稠,堆一些肉鬆魚酥、麵筋豆棗、菜心醬瓜,唏哩呼嚕吞個兩碗,一掃白日煩憂,連整個半夜三更也都跟著簡簡單單地美味起來了。

爸爸幽幽說著往事,河南老家裡每逢黃河氾濫改道,舉村往高處暫遷避災時,傢伙食糧來不及帶上肩、豬隻雞鴨來不及牽著逃,只能將米捲成一長條帶,直接捆在腰際,簡簡單單一路上山。山上茅草搭的臨時柵寮裡,張嘴吃飯人多、米有限,惡水洶湧似無早退之跡,勢必要衡量斟酌地省著點用,煮粥是無奈一途。鍋大水滿,倒些米、摻些地瓜籤、和些五穀雜糧,米煮得特爛,實在稀得可以,生命亂世的顛沛流離歷程裡,能來上一碗稀粥,那是佛陀恩賜、是耶穌聖予、是先祖布施的,一家人躲著風雨飄搖,珍惜地仰首喝著飲著,眼淚直往粥裡奔。

爸爸晚年中風已半身不遂,只能進食流質湯羹之類,煮粥的重責,媽媽理直氣壯地當然全扛了。煮粥是小手藝,為顧及爸爸的健康復原,每每搞得像辦滿漢全席,媽媽總會以大骨熬湯當底煮粥,其內加虱目魚肚片、五花絞肉、蚵仔、高麗菜絲,燉煮些時候,再撒上芹末蒜酥、澆些胡椒粉,這碗濃稠而滿溢的台式鹹粥,媽媽三兩下、簡簡單單搞定,儼然宮廷筵席大菜。爸爸頹坐輪椅上,斜著身、歪著嘴,一匙一匙吃得津津有味,眼神炯炯透露著簡簡單單的幸福,緊抓著媽的手、感恩著她不離不棄,還乞著要再一匙。

魚: 自由自在

我不喜歡吃魚,是小時候被魚刺卡喉送急診、所綁架迄今的夢魘害的。那時初嘗紅燒吳郭魚料理,媽媽已用心剔出粗刺,但魚肉裡還是埋有暗器,無由傷了喉嚨淺處,重咳不出、硬嚥也不是,進退維谷。

不過是根魚刺吧,見大人們手足無措忙著將我送上救護車,我卻惋惜著那條魚的身世、想像著牠曾經的自由自在。

去年初,我無端罹患重病,手術後需要長時間的療養,醫生推薦可多吃魚來補充營養,媽媽與妻便主動爭著料理。她們知道我怕刺,無刺的多利魚、圓鱈、潮鯛、秋刀魚、一夜干、海鱺等便輪流游入病房,香味撲鼻,勾引著口欲而食指大動。我被病痛五花大綁在床上,僅靠上半身的挪移勉為進食,頗為艱難。我就好比被圍困的魚,猥瑣地洄洑在窄狹池缸裡,巴望窗外藍天白日,嚮往著悠游大河瀚海的自由自在。

突突然想到張愛玲,她在《紅樓夢魘》提及「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未完」,以此為三大恨事。我一直遺憾著、恨著還未被鰣魚刺過。

湯: 一碗海

席間杯盤狼藉、觥籌交錯,妻起身挪了挪湯碗的位置,積極勸著大家︰歹勢,菜準備得不好,不過沒喝湯,飯吃再多也不會飽喔。她為著最用心料理、最後才端上桌的湯品露露臉、拉拉票,期望贏得在座的青睞而能動瓢匙勺舀一嘗,即使用餐到最後,口齒舌間仍可留著湯香……席閉人散座空,湯,冷了,也被冷落了。

湯,真是一碗海呀。因為用心料理,妻突地頓悟了湯的真義。

無奈收拾著餐盤,妻頗為感慨每頓飯總留下湯獨守空桌,直歎這碗海太遼闊曠遠了,遼闊曠遠到連海裡是苦瓜排骨酥、枸杞羊肉、味噌鮮魚片、蛤蜊冬瓜雞、四神或是佛跳牆、羹,也不顧其澎湃、其洶湧,可知再家常不過的番茄豆腐蛋花,也見其小小波瀾、微微漣漪呀。湯總是桌菜配角、總是排在美味人生的最末位。

海裡驚濤駭浪的這些年,有些人來、有些人往,桌上陪吃飯的人也驚心地換了、少了幾個,喜金喪儀空換一樁悲歡,多所感慨不勝唏噓呀。妻把湯熱了,我一股腦兒把這碗海,全部喝進此生今世,一滴往事也不剩。

素食: 感恩惜福

爸爸十多年前先離席了,走得安詳寧靜無罣礙,恭謹奉厝在南港國軍公墓的忠義塔裡。全家齊心發願為他茹一整年素,將功德迴向給獨自在歸返旅途上的爸爸,願他一路好走。

因此那段守喪期間裡,吃飯時間只找素食餐廳、逛市場只巡素食攤位、買罐頭只認菜心麵筋醬瓜,甚至還買了四、五本素食食譜,親手下廚做素齋羹菜,就連豬排雞塊、鴨賞鵝掌、魚片蝦條,也能仿其口感形狀而燒出滿桌好菜,屢屢讓人食指大動、下箸如啄。怎知食素多時之後,竟也漸漸滴水沁心地迷戀上了,甚至為素食的益好之效而投身無私宣揚。猶記當時,初食只為還願,即今,已蔚成慣習,而如偈言醒語般的古諺「平易恬淡,不味眾珍」,幾乎已是生活信條、飲食守則了。

也因此,發現周遭有愈來愈多的人也吃素,或為了瘦身減肥、或追求健康養生、或因由宗教信仰,甚至是響應環保等原因,而遠油多鹽重、親蔬爽果甜,棄葷腥、就素淡。大家時而聚談、時而共餐,交換欣賞各自屯墾的一片清心田畝,若說因此養心靜性而神清氣爽、青春不老,全拜素食之賜。

爾今,每食一米一菜一豆一菇一瓜一果,口口入腹都喚起惜福感恩之意、謙恭禮敬之心,你我聞、嗅、嘗、觸,悠然過著無肉食生活,在簡單樸真的日常時光中,期望得以從食欲逐日猖狂妄行的餐飲之旅裡,稍稍打撈起、贖回來某些逐漸遺忘的素白記憶和明潔情感,那是換不到、喚不回的恩深義重。我吃素、我思念父親。

寫著寫著,妻端上一碗浮著蛋花、沉著素魚漿的粥湯前來慰勞,我真是喝得熱騰騰、暖呼呼的。然而吃喝食飲這件事,我沒有要征服美食的決心,我也無挑戰佳肴的壯志,在國宴家筵上,更尋不著我晉身烹飪達人的淑世理想。碗筷匙叉齊整序列眼前,我坐在桌前癱軟著,仿然面對著長敞無盡的荒涼公路,味覺想必也旅途勞頓,即使肉身還淺淺餓著,生命卻都飽得心滿意足了。

恭謹面對如此神聖的每一頓飽飯,其實我只是想讓嘗過我的拿手菜的人,都願以口舌抵死與之交融、與之共鳴、與之纏綿。無關交情、無關藍綠、無關你我她、更無關愛恨與否。●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