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原
1970年來彰化高工服務,因林亨泰聞名的〈風景〉詩想去認識他時,他卻因腎臟病住入醫院,我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看他,後來他請長假一年,假日我都會去請教他文學的相關問題,那時候我是一位文藝青年,寫了一些散文,知道他是一位名詩人與台灣現代派的詩學理論家,我曾經拿一首描寫〈海〉的作品請教他,看完這篇習作後他說:「這不是詩,只是散文的分行而已。」後來他告訴我詩的本質、詩的內容與形式的問題,於是我也很努力去讀他的作品。
1974年8月他因腎臟病未癒申請退休,在家養病做文學研究,我常去拜訪他,我們雖然是同事關係,但也算是我文學的啟蒙老師,我開始做林亨泰的訪談紀錄,並發表在《台灣日報副刊》〈訪林亨泰談文學創作中的感情〉、《文學界》(第二期)〈詩人的回憶――林亨泰訪問記之一〉,訪問記之二也完成了寄給鄭炯明了,後因林老師要求暫緩發表再拿回來。我還繼續訪問,也陸陸續續發表。我寫了許多散文、報導文學、台灣囡仔歌、傳記,開始著手寫林亨泰傳記《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
在寫這本書的訪問過程中,林亨泰曾對我說:「我一生最遺憾是沒有用母語寫詩,如果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每一個人都應該使用自己的母語寫詩。」林亨泰出生在日治時期,學的國語是日語,國民政府來時轉換北京語,所以被稱為「跨越語言的一代」,年老的時候他已經無法用台語寫詩了。
我開始用母語寫詩,是因為寫《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傳記的啟蒙,讀林老師的作品〈台灣〉、〈村戲〉、〈癩皮狗〉等作品,才了解什麼是詩、怎麼寫詩。這幾年來陸續完成《臺灣島。海岸詩》、《番薯記持。臺灣詩》、《番薯園的日頭光》系列台語詩集,是受到林亨泰老師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