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絢著,九歌出版
【編輯室報告】
得獎,並非寫作的終點。本刊策畫【得獎後,他們出版了……】專題,邀請歷屆林榮三文學獎得獎者,分享自己從單篇獲獎到結集成書之間,不為人知的心路。
★★★
◎楊慎絢(第三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首獎)
「科學劃定已知與未知的界線;文學探索無限的未知。」
得獎後,指導教授對我說:「科學性的論文三年內就需要更新,文學作品卻可以流傳一百年。」
我提出一個折衷方案,就是以科學論文的架構,寫出中篇小說。
主題是台灣的史地,目的是記錄一條被遺忘的河流,從採金、伐樟、運煤到多次截彎取直的基隆河。主角選定一艘獨木舟,串連1660年的林布蘭、1890年的福爾摩斯,以及2010年的颱風,三點連線展延演出河川的前世今生。這般縱深,如果選擇前瞻的世代研究,至少需要四百年才能完成,以我的年齡只能採取回溯性研究。假設這艘〈廢河遺誌〉出現的獨木舟前身是一棵茄苳樹,著根在圓山貝塚的山頭,樹身以年輪記錄被紅毛人穿刺的年代,再遭刨挖成舟,消失在康熙年間的台北湖。直到19世紀末,福爾摩斯與莫里亞蒂決鬥墜落十分瀑布,順勢搭上這艘獨木舟衝出山洪。
「這太離譜了。」教授搖頭說:「古台北湖的木船怎麼可能跑到十分瀑布?」
「那時候關渡門還沒開挖,古台北湖是一座堰塞湖,豪雨積水的湖面與十分瀑布等高。」我說,「或是人工縴拉到上游。」
「世事未見者多於已知,」教授笑說,「你的牛車,要記得跟國際接軌。」
多年之後,這本書終於出現在國際書展,七九折現正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