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文學新浪潮
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 小品文得獎者及各獎項入選前五名

2006/11/06 06:00

編輯室報告:

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自7月1日開始收件,至8月15日止,共收4421件。經初、複、決審委員的討論與評選,於今日公布小品文獎得獎名單及各獎項入選前五名,此為第一階段公布。各獎項的前三名與佳作將於11月26日頒獎現場公布。明起亦將陸續刊出初、複審會議側記,敬請鎖定閱讀。


小品文獎 得獎者

神小風〈美少女戰士的變身〉

本名許俐葳,1984年生,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四年級,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討厭用文藝腔調講話,卻想去漂白當文藝美少女,喜歡深遂、知性、美好之類的形容詞,可惜從沒人用在自己身上過。

認為創作該是一件極私密的事情,因此盡量低調,現為耕莘寫作會成員之一。

得獎感言:

我想我尖叫的聲音,大概震破了打電話給我的工作人員耳膜吧。

得獎感言或許不需矯揉造作,或許不需落落長,但拿到能進入林榮三頒獎典禮的門票(管它是不是貴賓席?),我只能說,謝謝生我養我的爸媽,謝謝教我寫字的老師,謝謝偷偷關心我的傢伙……喔,林榮三,這真是太神奇了。

還有,教我忍術的你,妳,還有你妳你妳,可惜我們的暗語還沒有決定,但我一直會在這一塊地方留下位置。


何美諭〈木味〉

1973年生,台中人,東海大學畢業,中興碩士,現為成大中文博士候選人。深陷古典與現代文字的糾葛之中,極力尋找平衡點,讓學術涵養存在,文學創作亦存在。

得獎感言:

中秋的夜裡,那是一個適合回憶的時刻,母親與我說起我童年時的種種。回憶的終了是以母親這樣的話做結的:「你小時候寫的日記真是感人。」母親僅小學畢業,認得的字不多,從未閱讀過報章雜誌,但她閱讀過我的日記。感人之語或許出自一個母親對於女兒的私心,但那是我聽過最美的讚賞。

因為母親,我在心底發著誓:一定要好好寫下去。一個禮拜之後接到小品文得獎的電話,非常驚訝與感激,驚訝於誓言獲得肯定,感激於舉辦單位的鼓勵與母親私心的支持。


甜甜圈〈癢〉

本名花柏容,1966年生,今年40歲,台大歷史系畢業,在做廣告。關於我,想說的很多,一時卻想不出要說什麼。40歲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史蒂芬.金曾說寫作這件事就像考古,我相當認同。

得獎感言:

有一天半夜睡不著,背癢,想到一個人住的話,背癢應該很容易成為惱人的問題,這是我寫這篇短文的起點。有個朋友問說這個小品文獎是不是兒童組的,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我在40歲得到此生第一個文學獎,在文學這個領域裡,我算是個初學步的幼兒組,不過總算踏出小小一步。感謝所有花時間讀這篇文章以及肯定我的評審。


吳億偉〈打鐘卡〉

1978年生,嘉義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曾獲時報文學獎等。

得獎感言:

等當兵的一段時間,常與父親聊到我的童年時光,他是如此辛苦度過他人生最黃金的階段,一肩扛起那些包裝在安定之下的憂愁和壓力。如今我已到他生我的那個年紀了,不安定的狀態,加重了憂愁和壓力,我父親總是問我,未來要做什麼?這時候才想到,我好像一直活在過去,嘗試解套那些早就陳舊的遺憾。


張芬齡〈洗衣〉

1954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曾任花蓮女中教師,現已自教職退休。

得獎感言:

誤信友人的推薦,買了一部很容易讓衣物糾結交纏的洗衣機。在每日與之周旋的過程中,我捕捉到了一個「甜蜜的復仇」的意念,完成了這篇在洗衣機裡和曬衣架上進行的情色故事。感謝存在於生活周遭無所不在的意象,讓我的生活趣味十足。


劉碧玲〈倚門望只因為下雨了〉

1960年生,雲林縣人,因為非常想得到未曾得過的文學獎牌,於是把曾經得過的獎牌遺忘在抽屜裡。最享受的工作是家庭主婦,最有成就感的工作是,當啟智班老師。

得獎感言:

我一結婚就發現,婆婆是一個非常憨厚的老實人,當時我不喜歡老實人。隨著年齡增長、女兒出生,讓我領悟到,簡單才是幸福。與婆婆相處,真的沒負擔又輕鬆,幫她寫點什麼,一直想在我心裡。終於寫出點什麼來了,很高興願望達成且得獎了。


曾谷涵〈晨跑〉

1982年生,天秤座。苗栗通霄人,和乳牛一起長大。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94級畢。現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平頭,少語,喜歡走路而且微跛。平常早睡早起比拒絕愛情還要尷尬。

得獎感言:

曙光聽起來是古老的。

書寫卻是蒼老。

而奔跑似乎不曾老過。

問題在於有沒有人回頭張望。


陳栢青〈傀儡戲〉

1983年出生。現就讀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曾獲時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台灣文學獎等。

得獎感言:

家裡的浴室由凹凸水泥地到上了瓷磚,如今鋪上止滑墊且有扶手相圍繞,小小一間浴室也有其盛衰演變,一家子相處得愈是久,可以說的話反而漸漸少了,剩下的空白,讓那些空間裡頭微細的演變填滿。不知道我們還能在這裡頭撐多久呢?我望著浴室這樣歎息,心裡頭想起的,卻是我父,以及那些獻給他的,關於祝福與傾訴。


三馬〈三個永遠〉

本名馬景珊,盜匪,阮的名生鏽落鐵不值三銑錢。1962年出世做人,阮阿爸是東北的緣投仔桑,是老蔣仔叫伊拚過黑水溝的海ㄤ(魟魚),然後伊將伊的血和楓港人的神經攬作夥,掯在阮的身軀內底。阮自小無聽父母話,早前黑白懶散做,如今這狼狽。阮東吳大學哲學系無畢業,是想要講──阮還有一個願夢,做一個讀冊人的夢,親像阮阿爸同款。

得獎感言:

我住在深海裡,隔著高牆電網而不是大海。我的全世界──地板上一張二尺寬、六尺長的竹蓆,我在這裡學習認識自認的律則,學習從記憶中將經驗轉化成可靠的知識。謝謝台南監獄給我足夠的氧氣,讓我在茫昧的深海裡發現幾個世紀前的沉船,在腐蝕的柚木甲板下的青花瓷;我會小心地浮出水面離開深黑的海溝,回到牆外的世界。謝謝工場何信用主任、江鴻鈞老師和台南監獄小草寫作班邱秀娥老師,謝謝你們不計前嫌的對待。謝謝評審的青睞。


胡志偉〈讀報〉

1979年生於後山,長於嘉南平原。真理大學應用外文系畢業,現任南一書局企業(股)高中部行銷企畫一職。曾獲全國生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竹塹文學獎、府城文學獎。偶以詩與散文發表於報刊。生性喜愛閱讀、音樂、電影、藝術、舞蹈、衝浪、流行時尚;崇尚LOHAS生活與身心的自由。對於世界充滿好奇,但偏好老題材的書寫。

得獎感言:

致上感謝,以告誡過去至今,那些自以為是的日子。

已故的爺爺、健在的奶奶和家人。楊淑妍、吳美玲、王秋蘭、何伶弟、羅辰全、歐燕妮、孫維民,國小至大學的指導老師。在社區營造替代役的日子裡,有宇清、經綸和行仁。J+F舞蹈教室的舞者。真理大學應外四人幫。新光三越的姊姊們,Sunny。南一書局的同事,J.S。目前非主流而將成為主流藝術的小耿,相知相惜。最重要是,騎著小Dio50載著手捧Notebook的我去7-11影印作品的阿雷根。文學創作者(www.yon.com.tw)完整的徵稿訊息。營業至晚間八點的台南郵局。字數有限,心意未盡之處,請見諒。

感謝神。


散文獎 入選前五名

伍軒宏〈殘念筆記〉

1960年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候選人,現任教政大英文系。專長:文學理論、文化研究、德希達與解構、後結構主義、後殖民理論、英美小說、科幻小說與電影、性別敘事、黑道電影等。寫過短篇小說〈緣始物語〉、〈減法女孩〉;翻譯過波赫士的〈歧路花園〉。曾以〈阿貝,我要回去了〉獲第一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

寫作態度:

寫作,是把自己變成鬼的過程。如果持續下去,得到形式的支撐,慢慢累積,創造出巨大的另類空間,我的鬼會取代我在人世間行走下去,做要做的事,說要說的話。鬼替我承擔,承擔我。到那時候,我就可以靜靜地跑到沒人找得到的地方,享受祕密的沉默和偶爾的聲音,隨著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的韻律流轉,只背負少許殘念,然後隱沒。


劉梓潔〈父後七日〉

1980年生,彰化人。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大台灣文學研究所還沒畢業。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公共電視百萬原創劇本入選,曾任雜誌編輯。

寫作態度:

我喜歡捕捉光鮮之下的陰影,肅穆之中的荒謬,可是這類事情做太多,就會變得好像只是在耍弄「我跟別人不一樣」的小聰明,會變得非常幼稚,非常自以為是。我又會設法從這層裡面跳脫出來,否定自己的小聰明。

但我仍不是光鮮或者肅穆的。


張芬齡〈生活儀式〉

1954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曾任花蓮女中教師,現已自教職退休。

寫作態度:

我始終相信看似平靜的生活底層往往暗潮洶湧,看似單調的相處模式背後往往高潮迭起。不同的生活故事在凡夫俗子的人生舞台無止盡地上演,有些人以悲劇的形式呈現,有些人以喜劇,有些人以鬧劇,我則偏愛虛實交錯的默劇——極簡的情節,極大的想像空間,極豐富的詮釋可能。


葉國居〈相片裡的公雞叫聲〉

1965年生,大學畢。現任新竹縣政府縣長室祕書,曾任文化局副局長。獲梁實秋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濁流文學獎、大墩文學獎,玉山文學獎、花蓮文學獎、國軍文藝金像獎等首獎。

書法典藏國父紀念館、台灣省政府,台中市文化局,書法曾獲國父紀念館美展第一名、全省美展銀牌獎、大墩美展第一名暨大墩獎。

寫作態度:

在燥熱夏天完成作品,心情熱血澎湃、熱淚盈眶。

我的文字載記生活真實經歷,耳背的父親是我鍾情的題材,他經常夜裡看著無聲的電視等我回家,我會從窗邊丟一本書進入他的視線,請他開門。

家這麼大,這麼安靜。我懷念父親養的雞群,讓我們家熱鬧好多年。當我猛然發現平凡的父親擁有一隻公雞的形象,他的偉大竟可以喚醒一座城市。

那又如何?他不怎麼識字,他聽不見收音機報導我得獎的消息,就算我上電視,他也會想請人把我叫出來。


言叔夏〈馬緯度無風帶〉

本名劉淑貞,1982年生。東華中文系畢業。不明物體。是動物的時候比較少。是一根站牌的時候比較多。討厭短鉛筆。全糖。跟綠色吸管。無法與貓科單獨共處一室。不喜歡被垃圾車拒絕。最近讀到的句子是:「為了能如此/第一件事/就不能是人。」

寫作態度:

今天傍晚我在河堤抽了很多菸,夕陽掉下去 ,路燈就升起來了。常常,只能這樣,我也沒有要更多別的。每個晚上我的頭上總是沒有一片雲,星星掉進來 ,變成一個窟窿,植物都生長起來,我的頭頂也會有一棵開花的樹。

有一個洞 ,我知道它一直跟著我,從花蓮到台北到高雄,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洞的梯子很高很高,是垂直的,梯子的入口偶爾會被雜草掩蓋,但那不重要。它跟日常的水平前進都不相同,它也跟時間不同。這是我自己的事。我好像還是一個孩子,還在那個洞裡的空地唱同一支歌,打著輕輕的拍子,很多事情就這樣流過去。我把手舉得高高的在放風箏,那些風箏也會變成鴿鳥,變成河堤草原上低低擦過黃昏的小鳥。


短篇小說獎 入選前五名

賴志穎〈獼猴桃〉

1981年生,居毛少翁社,台大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碩士,建中樂旗隊十五屆及青韵合唱團團員,曾獲寶島文學獎、全國台灣文學營創作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建中紅樓文學獎。

寫作態度:

有天,寫作路上的好伙伴徐譽誠和我說,他思考了很久,覺得自己似乎不是寫手的料,寫手遇到任何題材都能寫就一篇像樣的小說,他寫小說,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療傷。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對自己的寫作,也有如是觀感。

我把母親的疾病加油添醋寫入〈獼猴桃〉這篇小說,一度寫到躲進櫃子無力繼續。我能做的,是把失去母親所有可能帶來的痛苦和恐懼,鎖入這篇小說,若沒有必要,我不會再閱讀它。

要堅強,所有父母罹患癌症的孩子們。


魚夢翔〈親不知子〉

本名王世賢,1970年出生於大武山下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說明確一點距離最近的最大鄉城是萬巒,聽起來除了山還是山的地方。少年時誤打誤撞走入軍隊,曾任海軍軍官,多年來四海飄泊,體驗各地的風土民情,現已轉任公職。嗜音樂與閱讀,就像美女、鏡頭與鎂光燈的三角關係。初學理工,因緣際會愛上文學,公餘之暇勤讀愛學,常醉心於忘我的新發現。

寫作態度:

絕對專注於科學與效率的時代,人們就像經過機器洗選分類過的大小水果,不自主地被推向冰冷分歧的金屬軌道,最後掉落在黑暗的包裝裏封箱售出,失去了世界的整體跟自己。思考是飛越封裝的有效方法,寫作是思考的忠實記錄。曾經因為古老中國對小說的偏見而錯過小說,卻在後來偶然般地驚豔於小說。「觸動」是小說關照身為人而生活的存在價值,在宗教與意識形態掛帥的時代,期待有更多的人可以在教條化的世界裡發現小說相對模糊曖昧的美麗語言。


陳潔曜〈我對安逸過敏〉

1976年生,書法家篆刻家小魚之次子。目前就讀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編劇組。通法文、英文。(在台灣學法文,只公司旅遊去過法國一個禮拜,透過網路和法國接觸,每天讀網路上的世界報),高中文章〈拜訪德國詩人赫塞〉入選《建中文選》。《金門的天空》獲得新聞局優良劇本佳作。

寫作態度:

這是一個想像的故事。

如果東方古典的小津安二郎,有個像法斯賓德乖張前衛的兒子,是怎樣的狀況。

我很喜歡小津的默片時期,聽說他年輕時曾是片廠最洋化的導演,有個筆名叫詹姆士.槙,二戰初拍了一部有反戰思想的片,被禁,也沒有流傳下來。

我也一直對小津晚期的東方思考感到著迷,但到底,什麼是「東方」?我心目中幻想的理想作者:小津溫良、寬厚的古典,融合瘋狂無政府、愛與恨的法斯賓德大膽風格。

以我的方法,向小津和法斯賓德致敬。向台灣新電影致敬。向我的父親致敬。


李儀婷〈躺屍人〉

1975年生,嶺東商專畢業;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耕莘青年寫作協會駐會導師。我很高興寫過一本風格強烈的短篇小說《流動的郵局》;我很高興寫過一本讓人笑破肚皮的情欲小說《10個男人,11個壞》;我更高興的是,前不久在台中開設創意作文班,每天和孩子們一起想像這個世界的寬廣。

寫作態度:

樂透彩真是個奇怪的東西,讓人每天充滿希望。

每天,爹都會樂呵呵地買一張樂透彩,等著晚上開獎。

但是只要樂透彩沒中,我就會接到我爹的電話:「阿婗兒,今天有什麼成就啊?」人真是個奇怪的東西,失望過後就會立刻找到另一個希望。

我並不反對我爹將我當成樂透彩,因為他老了,希望也薄了,但我多麼想告訴他:寫作不是樂透彩,它是一滴汗接著一滴汗,落到田裡,沒有一絲僥倖的耕耘,日日夜夜抽長的希望。

我爹聽我許久沒說話,心裡慌了,趕緊安慰地說:「不要急,再努力就行了,俺相信妳行的。」


甘耀明〈香豬〉

1972年生,東海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曾任劇場編劇、記者、教師。

曾獲國內多項重要文學獎、中時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獎,連三年入選年度小說選(九歌版)。出版《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等。

寫作態度:

今年三月,上陽明山參加朋友的「家宴」,品嘗東北酸菜白肉鍋。宴會上,入席者要「才藝表演」,吃人家的,總得回饋一些。我被安排念一首詩,但宴會匆忙結束,我逃過一劫,慶幸得很。事後想想,就把這首詩衍伸出來的故事寫下,成了如今的樣子。


新詩獎 入選前五名

若驩〈可口樂園〉

本名陳昱成,1977年生,成大中文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府城文學獎、南瀛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著有詩集《甜蜜並且層層逼近》,現任職於國家台灣文學館。詩愈寫愈少,所以不太敢跟昔日寫詩的朋友連絡。

寫作態度:

「已經回不去了,我童年的可口樂園。」這是我寫此詩的起點,童年時代、外勞、樂園……很詭異的意象,卻每每出現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居住在一個泰籍勞工為數眾多的南方小鎮,但事實上我卻經常前往他們的家鄉泰國度假,他們居住在這裡很久了,以致改變了這裡的風景。呀,實在是回不去了,不管是青春歲月,或者童年無瑕潔淨的樂園。


甘子建〈玫瑰的名字〉

網路上筆名:天空魚,1979年生,台南縣人,目前任教於宜蘭縣憲明國小。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優秀青年詩人獎、創世紀詩獎、乾坤詩獎、南瀛文學新人獎暨創作詩獎、府城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新竹縣文學獎、屏東縣文學獎、彭邦楨詩獎等。作品曾入選八十九年、九十年、九十四年詩選等。

寫作態度:

寫詩對自己而言,與其說是逃避,倒不如說是種追尋吧!追尋過往的幻影,幻影中隱隱可見一座島,島上隱隱有閃電雷鳴,隱隱有蟲魚鳥獸的足跡,隱隱有愛過的恨生過的死。

即令大江東不去,但那卻是屬於昨日的,那卻是屬於F的,可以言說卻又無法言說的,所以也難怪我有時竟感到心中的悲哀與喜悅更甚以往了。


林達陽〈如果降下大雨〉

1982年生,高雄中學、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現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聯合報宗教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著有詩集《虛構的海》。

寫作態度:

常常是這樣的。對於那些無名的行走,就要起風的黃昏和暴雨的黑夜,遠方的海,遠方的夏天,介於謊言和謎語之間的各種承諾,或疑惑,我只不過是一個把想說的話寫下來的人而已。其他的什麼也許真如你們所說的、更接近真實世界本身,但那都已不是我的本意。


陳思嫻〈卓瑪嘉因〉

1977年生,台中縣人。靜宜大學中文系、南華大學文學所畢業。曾任詩社社長。曾獲第五屆台中縣文學新詩獎、2006年竹塹文學現代詩獎等。曾任職國家台灣文學館《通訊》編輯、現任職於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寫作態度:

在中國流亡學者傅正明講讀西藏詩歌席間,西藏詩人旦真旺青面對槍桿威脅的詩句,不斷被朗誦:「千萬不要朝我的胸口瞄準/因為我的心裡還有另外一個人」……這時,卓瑪嘉因遭受文字獄的英文資料,從幾位西藏朋友手中,緩緩遞向我。卓瑪嘉因的故事僅是填充媒體版面的一則新聞,隔日,隨即淪為陳舊的空缺。我於是試著寫下許多位無故蒸發的卓瑪嘉因,讓他們在詩行裡找到位置坐下來,重新被讀者凝視。入座吧,卓瑪嘉因,你們不要害怕,我手持的僅是一隻貧弱的詩筆,不是槍桿;入座吧,不必換上囚衣、也沒有對照的編號。


張英珉〈阿巴斯還沒醒來〉

1980年生,一開始念農校五年半,後來休學、轉考試,念設計,現在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還沒畢業,為了接下來拍片而準備,所以大部分的時候都在寫作,並期望畢業製作拍攝的紀錄片可以非常好看且有用。

寫作態度:

國中時有一次觀賞座位旁邊牆壁上的螞蟻奔跑玩耍,結果被老師叫起來罰站,老師說:「想當詩人啊……(門都沒有)。」高職時在同學的感染之下開始寫詩,後來發現大家的詩都寫隔壁的男生好帥之類的,於是我失望地放棄寫作了。

我必須感謝詩人零雨,約莫六年前意外發現她是我國文老師,在偶然間讀了她的《特技家族》後讓我驚訝莫名,於是又有了活力重回到了詩的路上,因為寫詩的生涯很短,所以問我寫作態度,好像我在上電視冠軍,手上拿一顆保利龍石頭吃力的高舉著,口中發抖喃喃:「寫作……就是我……的生命……唉呀。」(站不穩滾下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