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王丹 /當權力已經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2017/03/08 06:00

◎王丹

原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總編輯奈姆(Moisés Naím,1952-)前年出版的新著,英文書名是《The End of Power》,這應當翻譯為《權力的終結》,2015年商周出版的中文本標題翻譯為《微權力》。初看起來,似乎中文譯名與英文原意有一些出入,但如果我們通讀全書,也就可以理解譯者為什麼會故意做這樣的轉換了,因為這本書的主旨就是告訴我們:當今世界,傳統的權力形態,例如國家,獨裁者,跨國公司等等,已經逐漸失去了對世界的影響力,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小的單位,例如黑客組織,社會運動等等。相對而言,兩者的最大區別就是規模:今天的權力競爭,已經是以小搏大的形式。正在崛起的權力,已經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影響我們的社會和我們個人生活的,已經是規模更小的權力,也就是「微權力」。因此,書名《微權力》,其實是點出了該書最重要的觀點。

事實是不是這樣,當然可以見仁見智;但是我認為作者提出的觀察,確實從某個層面給我們很大的啟發;這個啟發帶來的不僅是希望和未來,也是危機和挑戰。原因就在於:當權力已經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的時候,我們真的準備好面對了嗎?我認為,這是該書提出的內容中,更為重要的一個思考點。

奈姆並沒有一味地為微權力的崛起叫好,他也對這種新的社會現象提出了一些令人擔憂之處。他指出:權力衰退會引發五個明顯危機:一,失序。在他看來,歐洲無法及時有效地回應惡化的經濟危機,正是權力終結侵蝕效應的結果,正是舊有權力終結之後產生的失序狀態的表現啊。換句話說,美國當世界警察,我們認為這是霸權;但是,當世界沒有警察的時候,國際社會的秩序要如何維持?

二,技術要求降低與知識失傳。他認為,政黨消失代表專門的重要知識也將隨之而逝。許多新人就如瑞士歷史學家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所稱的「可怕的簡化者」,他們是煽動家,只懂得從公眾的憤怒與失望中榨取權力,言語令人痴迷但「簡化得可怕」。我想很多人現在讀到這一段,大概都會在腦海中浮現出美國總統川普的形象和他獲勝的原因。從這點來說,奈姆真可謂是一個成功的語言者。

三,社會運動的庸俗化。這一點特別值得近幾年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香港和台灣的讀者注意。奈姆引用作家莫洛佐夫(Evgeny Morozov,1984-)的概念,提出當今世界出現了嶄新的低參與,低影響力的行為,他稱之為「懶人行動主義」(slacktivism),這樣的行動風險是太沉迷於網路請願,粉絲人數和按讚的數目。所謂「鍵盤革命家」,是不是反倒會是終結革命的存在?這也是網路運動者應當思考的問題。

與此相似的,是第四個危機:人們會變得愈來愈不耐煩,人們的注意力會愈來愈縮短,使得其他單一議題很難維持公眾的關注,獲得支持的時間不足夠奠定真實且長久的力量。換句話說,微權力固然靈活多變,但會不會也因此而讓人們失去長遠的目標和期待?

最後一個危機就是疏離感:當我們不再必須倚賴大規模的集體,以及由此產生的認同來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的時候,當我們的同溫層其實只是虛擬和不穩定的,隨時可能消失甚至不再「同溫」的時候,當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同儕,一個人也許就有力量做很大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彼此之間的連接是否還有意義?

社會的變化勢不可擋,微權力的崛起已經成為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對這種現象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進行思考,可能是最負責任的做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