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愛唷傷腦筋〉姐送的不是禮 而是價值觀

2018/03/07 06:00

(圖/GIGIGI)

文/密絲飄

過年前,小芸想趁拜年時到男友家拜訪,卻為了伴手禮的事與男友大吵一架,她的男友明白告訴她,未來婆婆有喝雞精的習慣,可小芸想了一想,覺得市售雞精有可能含添加物,於是改買了滴雞精,沒想到一場大戰就這麼開始了。

男友大吼:「妳幹嘛自作聰明?就跟妳說了,我媽喜歡雞精!」小芸嘟著嘴回說:「滴雞精又天然又好喝,我選比較貴的買給你媽,你還嫌!」最後,雞精大戰變成了南北大戰,男友說:「你們北部人就是假鬼假怪,自以為高尚,愛花冤枉錢。」小芸則怒罵:「你們南部人才食古不化,那麼多研究報導不看,只會被廣告騙!」一場架吵到這種人身攻擊的地步,當然再也取不得共識。

後來小芸問我:「妳說嘛,是不是滴雞精比較好?」我打趣回她:「我看妳乾脆提兩隻活雞去拜年更天然。」

送禮老大心態 不懂感恩就是不上道

小倆口這次的送禮吵架事件,讓我忍不住想,到底為甚麼,兩個相愛的人老為了某些小事,把事情搞得這麼僵?有個曾在歐洲住過多年的朋友曾跟我說過,她十分受不了台灣人甚麼事都要「感恩」、「惜福」這一套。當然不是說惜福不好,而是那已經幾乎成為強迫中獎的台詞了!當對方以「為你好」為名,做出了某些行為,再扣上「惜福感恩」的大帽子,你一不接受或表示不願意,就成為不感恩、不知足的壞蛋。「難道對方不想了解我到底喜歡、不喜歡甚麼,只想要我收到禮物後露出感激的表情嗎?」她曾經不解地這樣問。但我想,當然不是那樣的,而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不要太挑剔、不要發表太多意見。

把送禮當溝通手段 其實是強迫對方接受

每當年節,各大討論版總是有人在問「該送甚麼禮物對方才會喜歡」,顯示我們還是很在乎別人的看法的,只是習慣了很多事不直接說出口而已。

可是,在「不喜歡也得惜福感恩」成為常態後,有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把送禮當成一種企圖改變對方的手段。

我曾經聽過很多例子是這樣的:女生希望男友改變穿著,別老穿得這麼休閒,於是在男友生日時,送了一件很貴的名牌衣;又或者媳婦希望婆婆能改變打掃習慣,於是在母親節送了一台掃地機器人。

送禮的人覺得自己採取的是「柔性的溝通」,用禮物的方式鼓勵對方改變,總好過碎碎叨念好。但我卻覺得,這非但不是柔性溝通,甚至恰恰相反,可能會阻斷了溝通的可能,因為你用送禮的方式,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只要對方想提出抗議,你就丟出一句「我送你禮物,很貴耶,你還嫌東嫌西」就足以強而有力地讓對方變成不知感恩的壞人,卻沒有想到,沒有人喜歡被強迫中獎。

釐清爭執背後的焦慮 磨合彼此觀念差異

有時想想,當我們非常在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時,往往是因為那件小事背後隱藏了極大的焦慮。小芸其實非常不適應鄉村生活,從小成長在都市裡的她,到了五分鐘路程內沒有便利商店、沒有車站的地方,就是會覺得焦慮異常,可她自己也羞於啟齒,畢竟都三十歲的人了,換了個地方就會焦慮到睡不著覺,聽起來好像很遜。因為她不好意思如實陳述自己究竟有多焦慮,她男友當然就無法同理,老取笑甚至責備她「嬌生慣養」、「難伺候」。最後,兩人其實是藉由送禮這事,在互相對彼此喊話,小芸想說的是「我就是個城市女孩,我無法適應鄉村生活」,而男友想表達的是「我的老家就是在鄉下,妳必須學會習慣」。

我們不喜歡直接溝通,是因為想避免衝突,但也許,那才是造成誤會無法解開的主因──因為截至目前為止,小芸和她男友已經激烈戰鬥到跑去諮詢身邊的營養師朋友「到底雞精好還是滴雞精好」?而局外人誰都能一眼就看明白,那根本不是重點,只不過是身在局中的人,騎虎難下的戰鬥罷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