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辛金順/台南碎片:巷弄時光 - 2之1

2019/11/03 05:30

圖◎吳怡欣

◎辛金順 圖◎吳怡欣

1.民生路一段一五六巷

午後,時間走在路上/掀開光影,看蝴蝶穿過夏天的薔薇/把寧靜的巷子拉長//拉長成一行詞,進入/另一行詞裡,直到/歲月在窗口揮揮手說,你好/午後

午後,原本是要到民生路一段一五七巷探尋葉石濤故居的,卻不意闖進了對面的一五六巷去。五點五分的陽光溫煦微微照落,午後時間寂寂流散,在灰板石路上,有隻黑貓悠閒地散步,無聲地轉進了保生大帝的廟宇內。廟前有一座木造戲台,卻見一老人在戲台的沙發上睡覺,而他午後闃黑的夢裡,將會夢到一些什麼呢?夢外,卻日光炤炤,此刻天氣並不炎熱,偶爾涼風吹來,讓人感覺一身清爽。

巷口處的開山宮,供奉隋朝的陳稜將軍,據說陳稜曾經攻打流求(台灣),並且從開山宮前登陸,而後陳稜舊屬因感念其一生功績,奉為開山聖王,建將軍祠;及至荷蘭時期,移民台灣的漢人日眾,為保安生,因此迎奉保礁慈濟宮保生大帝來台,祀於將軍祠。因是明鄭最早建於台灣的廟宇,故被稱為「開台首祠」,所以廟宇也被命名為「開山宮」。廟不大,夾在一間販賣黑糖青草茶的鐵皮屋旁,赤柱碧瓦,屋頂上雕有雙龍搶珠,在雲天之下,寂寂守住了四百多年遙遠而殘舊的老時光。

然而更讓我觸目驚奇的是,廟前側有棵枝幹和根鬚虯結蜿曲的老樹,蒼蒼鬱鬱,攀升上去的是翠綠枝葉,茂盛繁榮,且生氣葳然地頂著一片小小的天空,完全不受水泥地和旁邊鐵皮屋雙面夾攻的影響,那旺盛的生命力,張揚了一分令人不得不抬頭仰望的崇高氣勢。因此,小巷口有了這棵百年老樹,也使得巷弄更顯得幽靜古樸起來。

而灰板石路延伸進去,一道矮牆破落地隔於巷旁,上面安插著兩支紙風車,風吹過時無聲輪轉,把微弱的午後陽光灑落在曬衣竿上,衣褲輕輕在風裡晃動,像是百年人家曾經習慣的日常,安穩地將生活靜靜過下去,年年歲歲,世世代代的,在巷弄裡生養成尋常人家。

然而歲月恬恬,依舊凶猛,靜靜地吞噬了牆內的屋瓦,窗櫺和板門,蒼苔攀爬上了矮牆上,生鏽的鐵窗、剝落的牆磚、屋內蔓草叢生,我似乎可以聽到時間穿插在屋梁前後的哀矜,敘述了荒廢屋宇的光陰故事。人去樓空,但那曾經生息的地方,卻仍然透顯著一分人家曾經駐住過的景象,廚房裡殘留的瓦斯爐,客廳老舊的沙發和桌椅,還是那麼很有秩序地擺在應有的位置上,並為這小巷增添了一分古老而蒼涼的歲景。

再往前走去,卻見半空懸著一排小小的紅燈籠,從路旁一棵龍眼樹掛起,一直延入巷弄深處。每個紅燈籠上都寫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字樣,禱告著人世昌和的願望,在這小巷蔓延開來,並讓時間沉澱成陽光一片亮麗的明澈。而蒼翠的龍眼樹上,卻長著一簇簇青綠色的龍眼,靜靜地躲藏在綠葉叢中,等待著成熟與豐滿日子的到來。

我細數著步伐,一步一步,漫行於小巷之內,感覺時光靜好悠長,沒有生活催促的緊迫,就只緩慢地一步一步,細數時光在巷弄中的走遠。然後,在半途中,就遇上了一個小小的回收場,場間搭著竹棚,並被裝置成一個植栽園地,裡頭有收拾好的瓶瓶罐罐和紙箱,同時卻在那空間,懸掛著各種綠植的盆栽,如合果芋、波士頓蕨、一葉蘭、銀皇后、黃金葛、鐵海棠等,有致地散布一小園,簇簇生姿,綠意盎然。我停下腳步,觀賞著這寧靜的綠色景物,感受巷民在居家旁所植下的草木心意,讓光影在攀棚而上的一叢九重葛間,曬落成點點光斑,印在地面,成了一方閃爍而美麗的圖案。

走到小巷盡頭,卻找不著一五七巷的去向,剛好遇到了一個正在牽車的中年人,點頭微笑間,問起一五七巷的方位,他說單數巷要到對街去,語氣敦厚和緩,然後被風輕輕掃進旁邊木屋的門縫裡去了。我循著來路走回,巷弄仍然寂寂,在明晃晃的日光中,悠然安好。

而如此一個尋常巷陌,卻處處留有歷史的回音,時間走過並殘存著歲月的餘韻。因此,以前在大學時,時常聽台南的同學說,如果你走過台南的每條巷弄,每間老屋和磚瓦,都會聽到那隱藏在歲月裡許多古老的記憶和歷史故事的。那時我不太懂,而如今我走過,與時間一樣自在從容,穿過巷弄歷史歲月,同時卻也稍微看懂了巷弄中的另一面風景。

走出了巷弄,是車流喧囂的民生路一段,而開山宮的牌坊矗立路口,卻將兩邊的動靜隔開,彷彿兩面空間,繁華與恬靜,現代和古樸,彼此就在咫尺之間,而形成了兩種型態的生活世界。

當正要跨過馬路之前,我緩緩回頭,卻不意看到五點四十分的暖陽,斜斜照過了巷弄中的板屋平房之上,短短三百公尺的巷弄,就躺在那幽靜的故事裡頭,述說著巷弄裡一些些人世滄桑與世事浮沉,靜靜的,隨著浮光,靜靜流散……

2.民生路一段一五七巷

民生路一五七巷,這條巷子在古狗搜尋器裡,幾乎成了蝸牛巷的代名詞(但也有標示為永福路二段八十一巷)。翻查中,總會出現「葉石濤筆下的台南悠然生活」、「轉角裡的古城風情」、「慢慢走,就會遇到了文學」,或「蝸牛巷裡,簡單就是幸福」等的旅遊心情詞語,敘述旅人足跡所到的一路觀奇與回憶。而旅人們喜歡尋幽探古,尤其對於蝸牛巷,更因為葉石濤故居和葉老曾經在此的生活行跡,以及回憶文字裡的點點滴滴,由此而排鋪成了一條承載著許多文學想像和故事之路。然而作家背後的實際生活,文學的夢想,生死和創傷的情念,其實應該也沒有多少人能夠真實體會和了解吧?

而我們只是從他文章裡幾行摘錄的句子,如在〈往事如雲〉中陳述的:「在蝸牛巷的巷頭買了老屋居住,貪的是這巷路位於府城西門町最繁華的宮古座戲院後頭,是鬧區中幽靜的山谷的關係」,或「漫步走到延平戲院,從巷道拐進來就來到我底舊居。這一帶叫做嶺後街,是地勢較高的地方」,企圖去窺視老作家的居家環境和生活景觀,可是旅人的大部分筆觸,最後也全都落在巷子景觀的空白處,而感受不到文字情感和生命情懷的融入,或至終也只成了表面的圖片、即景描繪和紀錄罷了。

所以當我從民生路一段跨進一五七巷口,看到矮屋的黑牆上,以白漆線條繪出蝸牛的形狀,標示蝸牛巷的入口時,突然感覺一種小文創流行的新鮮,卻又溢出了淡淡的觀光和商業氣味。有兩位女孩在牆前拍照留念,一種曾經到此一遊的註記,青春在她們的笑容裡泛開,與夏日暖照,形成了一片亮麗的風景。

午後暖風吹拂,巷子寂靜,老時光只在生鏽的鐵花窗和斑駁牆磚上駐留,而在一些木門上,卻留有宛若舊日歲月的證詞,書寫著一頁時代遞換後風雨的滄桑,這些隱含著時間的種種密碼,只有上一代住在這巷弄裡的居民,才能解讀清楚吧?

經過一家深閉的庭院,卻見一樹九重葛從牆上鬧到牆外來,鮮豔的紅花纍纍,靠著旁邊灰色古舊二樓雅緻磚屋,彷似要攀上磚屋的陽台上去。磚屋深閉,兩個面向巷子的二樓陽台,以及陽台下方雕琢精美花紋圖樣的短簷,宣示著這是一處殷實人家,惟樓上鐵欄後的玻璃窗破敗,屋內人應已遷離,而這棟空房子裡曾經演繹的故事,或許會是一部內容豐富的長篇小說?我讓遐思循著想像漫遊,駐足和瞻望良久。

以前在成大時,時常騎著單車經過民生路或永福路,然而卻只徘徊在商店林立的鬧街上,或在繁華的霓虹燈裡尋找五彩繽紛的夢影,卻完全無意於穿入巷子之中,去感受那份蝸牛般慢活的步調,以及日常裡真實的生活情態。當時台南的同學常說,你走不進巷子裡頭,就無法體會真正的台南,因為老台南(人)就生活在巷子裡頭啊。二十二年後回來,日月輪轉,許多景象已被時間轉到了另一個世界去了,但台南的巷子,卻依舊住著一代一代的老台南人,一代一代的,靜靜過著樹影落在屋瓦下,幽靜閒好的時光。

走不到十步,一個破落的庭院洞開,無遮無掩,以廢墟般的庭園形式,以及木窗下擺設的小桌椅招徠旅人目光,庭院後方小徑接上石階,卻是一家異國情調的土耳其餐廳。一對母女在種了些花草和擺設三兩石凳的野樸庭園拍照留念,風聲走過,帶出了抒情的音樂,輕輕柔柔地從餐廳內傳來。我行經時,瞥了一眼落地玻璃窗後的餐廳,空寂無人,卻很有情調地與庭園的花草映襯出一片恬靜人家的景色。而還沒有整修過之前的巷弄,會是怎樣的情致呢?

我想像許多年前,住在巷內的葉老,在寫作倦累後,總於傍晚時分,常以寫小說的步調,從他那窄窄的二十五號木門冒出,然後踏著夕陽的餘光,有時走向民生路,有時則轉入永福街,或穿進了巷弄與巷弄連接之間,到附近的新美街(米街),一步步,慢慢地把時間走成黃昏景色,走成了一片浮雲過眼的遲暮。而歲月大好,一些回憶卻循著向前行走的步調,不斷回望,看青年和壯年自身後跟來,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地一起走入前方更深邃的歲月裡頭去,走入府城巷內與巷外早已習慣的生活日常。

然而,若將想像拉到更湮遠的二戰末期,在這嶺後街上,仍然可以看到一個大約二十歲的文青,寫完〈美機敗逃〉的小說後,穿著木屐在寧靜的巷子中蹓躂散步,木屐敲著青石板路,篤篤篤地輕輕在巷子內回響,宛若時光的迴廊,回響出一曲青春的頌歌。而由右巷轉出去,就可以走到永福國小南側最熱鬧的末廣町銀座通,文人常常酬酢的地方,看一路火樹銀花燃燒出了南方夜色的喧騰。然而,當巷子的木屐聲跨過了日據時期,跨入光復後的中正路時,卻不意竟深深陷入白色恐怖的死胡同夜色裡,而被逼迫沉寂了下來。

當時間的煙塵滾滾而去後,在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卻一步步漫行到了巷中二十五號的門前,想去叩訪那道門板,然而門卻很窄很窄,被左右兩方的小木屋和高牆夾成僅供一人側身而過的故居窄口,難怪購屋初期,會讓葉老的父親產生百年後棺槨無法抬出去的心理恐懼感。此刻鐵門深閉,深閉中也將葉老的故居封鎖起來,讓外面的人完全無法窺見屋內的實況一二。最後卻只能在門前不遠處的埕地,觀賞以立體的繪圖板式,以及擺設了一些故居景物的房型樣貌,老舊的縫紉機、書桌和書等,展現了簡陋、灰暗和家徒四壁的蝸居狀況來。

四十一歲後遷移左營,巷裡的風聲悠然地吹老了回憶,葉老的身影就只能通過那些府城瑣憶裡,時時回返探尋夢裡巷弄間的木屐聲響了。而午後的時光恬靜安好,歲日悠長,如藤蘿那般,攀過了矮牆、屋簷、窗台,在燕雀安巢一樣的尋常人家門前,隨風晃動,並靜靜落成了光影流散的一巷悠悠……(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