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愚人圖鑑】黃麗群/愚人的全部生活

2020/10/12 05:30

◎黃麗群

◎黃麗群

搬家的最後我環顧那些堆置箱籠,竟覺得很疏離。東西並不多,它們平日依各自所用分散安頓,但一旦放棄服務、脫出合理的座位並聚集起來,竟忽有無情的詩意:它們被暫時從生活堡壘上敲開拆散,成為一種叫得出名字卻彷彿不認識、非功能的放置,像在慣用語詞中重組出的陌生化語言,同時,它們不再降服於人的驅使,即使一組椅凳腳都能出現俯視的氣氛(絕對不是因為我堆很高),《物體系》開篇處堂皇的一句「物品成為家神」……當然以這句話的文脈絕不會認為眼前這一場現代性的悲劇足以成為家神。大概是背後靈。

八成的背後靈都是書。我發現如果沒有它們人生會非常輕鬆,或許每個人都有那八成「如果放棄會非常輕鬆」的紙箱?但老實說除非收集磚頭或金條,恐怕不會有比紙本書(特別是漂亮的畫冊與精印雜誌)更重的東西,我把它們從架上一疊一疊抽下,大致按類別裝入箱子,腰椎愁雲慘霧。特別凌亂的那幾天我格外意識到位置的決定意義,例如大人物們的紀念館,有時重現昔年居室陳設,那未必是出於說明文字中常見的所謂「一窺當年……」的追求,而是若不如此布置與連結這些不可棄之物,單純單一的陳列,將格外讓人意識到死亡充斥於此,就像裝箱的遺物顯得特別特別悽涼,而有那麼多故事裡遺族堅持留下死者生前一草一木的生活格式,我們喜歡說物質都屬身外事,但有時我會懷疑,真正屬於「外面」的是人們自身,是我們自己需要特別的物質在正確的位置,物質從來無所謂。人自覺萬物之靈,然而物因無靈而自由。

也因此我每每在搬家打包時想著:難道這就是全部的生活,這一切原是甚小,而人又比它更小,其中所存在的稍微一點舒適都顯得脆弱(若不脆弱,你怎麼會現在在這裡扶著腰椎封箱?),而隨意一點差錯都有你好受(你找不到你的隱形眼鏡與藥),任何一份身心稍微平衡點的生活,無一不是從針尖拉出的鋼索。拆箱上架的過程則是對這些支配我之物提出交涉與全新的說服,儲藏的規則、使用動線的邏輯,以及,書的分類。天殺的書的分類。我在二十四小時內做完全部的事同時丟掉全部的回收與垃圾,感覺自己享年四十歲。

新家臥室窗對住一戶老宅豪華的後院(我好像總是看著老屋子的後院),這裡所說豪華不是金銀亭台七寶樓閣,而是它幾乎像林子一樣遍植通天的喬木,面積不下兩百坪,兩株七層樓高的玉蘭正在窗邊,為了採光與綠意我把原先的窗簾拆下收進櫥櫃,日間清澄的秋天雨滴時時帶進濕漉漉的明亮花香,常使我在工作中分心看雲。不過漸漸發現,入夜後不加遮蓋的大面窗像是動物園,而我是那隻動物,我跟朋友說黑夜中樹梢搖動,有時讓我錯覺外面有視線,「但不是可怕的視線,」我說,「感覺比較像,好奇的視線。」

「好奇比可怕更可怕吧!」朋友回答。

我沒有把簾子裝回去。我想習慣某種原始的對自然的困惑與對黑夜的畏懼,習慣一天中有一半的時間,文明與文明人都神祕地降低,記得自己是個外人。有時,我刻意盯著窗外極為黑暗的樹木們看一陣子,希望他們也能漸漸習慣我不拉簾子的視線,不要那麼好奇了,這裡只是一個普通的愚人而已。●



【愚人圖鑑】今日刊出最終回。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