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張曉風/「我最喜歡的是莊子!」 - 年輕時聽到的一句話

2022/04/13 05:30

圖◎王孟婷

◎張曉風 圖◎王孟婷

先說「年輕時」這三個字──這真是一個語意不清的模糊的詞眼啊!

從初次見面的讀者口中,我常聽到這樣的話:「呀,你的書,我從年輕看到現在,我是一路看你的書長大的呀!」

我促狹,笑問對方說:「你說的『年輕』,指的是幾歲呀?」

對方猝不及防,愣了一下,回答不一,有的說是十幾歲,有的則指二十、三十、乃至四十幾歲……

我聽了一笑,說:「那,我比你年輕哦,我的那些書,都是我讀幼稚園以前就寫的啦!」

哈!這當然是胡扯的笑話,但「人生苦短」,多講幾個笑話也算小功德一樁。事實上,我根本沒讀過幼稚園,我們那年頭不興這個──所以勉強說,我到現在都可算「讀幼稚園之前」。

「年輕」二字本是「大白話」,照胡適、陳獨秀等那代五四諸君提倡白話文的想法,只要把文言變白話,就一切OK、萬事大吉,老百姓就都能看懂該懂的事了。哈!哈!其實未必,身為教授的我,教的又是中文,至今卻仍看不懂政府有關交稅的古怪法規文字。

「年輕」?什麼叫「年輕」?我無法因為它是白話文而立刻了然。

我要說的是,自從戰後,台灣的平均年齡足足翻了一倍有餘,因此有人把五十歲或六十歲當年輕,好像也說得過去──如果他對活上一百二十歲很有把握的話。

話說,我「年輕的時候」,唉,我指的是古代唐朝王維詩中「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老將行〉)的年齡。大部分的人童年都傻傻的,必須到十幾歲才算有了力氣且開了智慧。但王維說得有點模糊,「十五」跟「二十」,其實差很多呢!是中學生與大學生的差距!我於是用除法平均除一下,就算王維說的年輕是指十七歲半吧!

回想我十七歲半的時候,進了大學,六十多年前,那時的大學少,當年的錄取率大約跟如今的「不錄取率」相等。這所大學不算頂尖大學,但辦學態度嚴謹,教務處裡竟坐著幾位職員專司點名,以免有學生不乖乖出席。他們有時甚至一堂課來兩次,因為怕有人覺得安全了便早退了(的確有這種學生)。對我這種絕非「天縱英明」的人而言,這學校是很夠稱為一所好學校了。(二十年後,我被這所大學選為第一屆傑出校友。)

我要說的是屬於我年輕時候的一件事,那一年,我聽到一位同學講了一句話,那句話令我當時有點厭惡,但那厭惡卻讓我警惕了一輩子。

那時開學不久,學校不大,同學在陌生的試探中互相說些簡單的對話。有次不知誰說到了「諸子」,有位同學忽然昂聲說:「我最喜歡的是莊子!」

我大吃一驚,十八歲,剛從聯考的網罟中脫身,「莊子」的文本並不選在中學教科書內,有關莊子的寓言她或許聽過一、兩個,她憑什麼「最喜歡」莊子?要敢大聲說「最」,那,你得讀遍孔子、孟子、老子、韓非子、荀子、墨子……(諸子百家,還真是「族繁不及備載」)才能因比較其高下,而後決定自己「最喜歡」的是莊子吧?

除非此人天賦異稟,或家學淵源(這兩種幸運都不常見),且我看她也不像。剩下來的推論便是,她在「膨風」自己,她在說些自己也不甚明白的話,她想讓別人誤以為她很有料,很有氣質。說自己喜歡孔子、孟子不免太遜太平凡了,說自己喜歡莊子可以顯得高雅脫俗。我當時便想,一個人說話如此不清不楚不實在,真可謂之為「奇怪」,此人應該是個「不可交」,或「不必交」的人。

後來慢慢觀察,證實她既沒有才華也不肯用功,連作業也找人代寫。(找誰?當然是傻傻的男生囉!)唉!

這位「老兄」──哦,不對,這位「老姊」──不久就用這種慣技又說了一句奇怪的話,她說:「西方的哲學家,我比較欣賞羅素。」

這一次我算聽出門道來了,知道她這句話的來處是中學教科書,書中有一句模糊的論述,說,英國哲學家羅素很推崇中國文化。那句子既沒有解釋中國文化之可貴,也沒有說出羅素推崇中國文化的哪一點?所以,教科書中的那句話我也無從佩服。唉,我想中國文化可貴就可貴,不可貴就不可貴,誰說羅素說了算。

老姊的「欣賞羅素論」也沒人回應,倒不是同學故意不理她,而是年紀輕輕的,大家對於羅素,除了知道這位羅素名叫羅素之外,一無所知。我後來知道羅素所涉甚廣,光說其中「數學」一項的著述,就可以把我們這些中文系的小蘿蔔頭紛紛嚇到昏倒。至於羅素其他的邏輯理論就更不必提了──1958,那時沒有網路,甚至沒有百科全書,此位老姊是怎麼跟羅素相契的呀?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六十四年,我很想對她說,若是你想要自矜自誇,如果你硬是想要把只有三分實力的自己抬成八分──可以,到陌生人那裡去耍這把戲,因為你跟對方的關係可能只是一生中的五分鐘。但對同學、同事或家人、朋友你最好誠實,因為相處日久,遲早穿幫露餡。但其實,即使是陌生人,也請相信「誠實是最好的政策」。「才」華或「財」力,這兩個材,寧可被人誤以為少,不要讓人誤以為多,以免最後人家終於發現你是個「充殼子」的淺人。

啊,因為年輕時聽到一句「不好的話」──當然一般人也不至於會把它歸入「壞話」──但因為那句話在道德評價上的「不實在」有點令人厭惡,所以,從那一刻起,我便要求自己躲避這類在語言上為自己的庫存「報假帳」的犯意,當然,還包括語言背後的「自矜自捧心態」。如果我只有七分材,就不要裝成八分,七分材又怎麼啦?難道就不配活著嗎?如果有力氣、有餘裕,就把自己拚成七分半,乃至八、九分。但如果只能守著七分,或者,因老因病竟而退成六分半了,那就六分半,只要真誠本分,我就不相信誰會瞧不起我。

年輕時候(十七.五歲真的是很年輕)的一次自警自惕,讓我終生受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