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張讓/獵人輓歌

2022/04/18 05:30

圖◎顏寧儀

◎張讓 圖◎顏寧儀

秋林,紅黃帶綠,義大利北部某山中,一個綠衣褲長靴男子,兩條狗一前一後低頭聞嗅,然後男子跪地兩手挖掘,捧出一坨土黃醜陋的奇珍:比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黑松露更美味也更稀罕的白松露。

義大利片《松露獵人》(2020)講四個老獵人的故事,組成一首獵人輓歌。他們獵了一輩子白松露,知道什麼時候出去,什麼地點最好。每到秋季,不管下雨落雪,滿地泥濘或冰凍,他們攜狗來到山林尋找白松露,其樂無窮。可是那個世界已經消失,片子說的是他們的傷感。

不同於一般紀錄片,《松露獵人》用了劇情片的技法來白描和渲染。步調緩慢,隨季節行進。樹林金黃,老獵人攜狗入林。枯林白雪,老獵人攜狗入林。一老獵人和愛狗同桌而食,不斷重複他多麼愛牠。另一老獵人傷心訴說有人放毒餌,他兩頭獵狗中毒而死。又一老獵人面對某年輕人愈來愈強硬的要求,堅拒出示祕密松露地點。然後是長髮長鬚如山中隱士的老獵人邊吸菸邊打字氣憤解釋他為什麼不再尋菇了,痛責新一代尋菇人唯利是圖甚至不擇手段下毒。導演以徐緩從容的鏡頭,引領觀眾深入體會這些老獵人尋菇的情調和哲學。

不論雨雪,我們興致勃勃追隨老獵人入林,黃綠交錯的秋林特別美,彷彿自己也置身其中。最喜歡的卻是兩個意外以「狗主觀鏡頭」拍的景。這些鏡頭角度出奇地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莫名其妙,過一會我們才明白:攝影機定在狗頭上,相當於我們就是狗,狂奔過小徑竄進樹叢,見牠之所見,感受牠無邊的歡喜。當牠忽而全身亂甩天地草樹跟著劇烈搖盪,我們不禁放聲大笑(誰沒見過狗全身甩水時的那股勁)。原來做狗是這樣快樂!也許人永遠沒法那樣快樂,或者脫離童年後便沒法那樣快樂。我曾經像狗那樣快樂嗎?也許,很可能。毫無印象。

松露獵人的悲歎,讓我想到紐澤西的日子。那些年間我們經常上公園尋菇,尤其是林木金黃的秋季。友箏上大學前通常是全家三人,沒狗在前快樂跑跳,可是漫步草野樹林果園,呼吸陽光空氣草木,感覺真好,尋到菇是額外喜悅,回家後炒來吃的可口美味更加一層。南加乾旱,有高山沙漠但難得見菇,公園尋菇成了屬於紐澤西的記憶。

片裡從沒見過這些松露獵人吃自己尋獲的松露,只一次次看到夜間陰暗街角或野外,某尋菇人和買菇人祕密交易。買菇人總嫌菇太小不夠香不夠漂亮種種挑剔,殺低價錢。

快到結尾,才出現兩個吃松露的景。

買賣松露的中間人和女兒斜坐餐桌,坦露大家以為他買賣松露一定吃過,其實他雖滿冰箱松露,根本沒時間吃,每天回到家已經深夜,筋疲力盡了。然後他幾乎帶了不安問:「這松露吃來應該有大蒜味,吃得出來嗎?」女兒點頭。

面容平板冷峻的松露鑒定人獨坐餐館,侍者奉上白色餐盤,中央猜是炒蛋,繼而拿來一坨松露,慷慨削了許多薄片鋪在蛋上,然後一叉又一叉,鑒定人開始緩緩品嘗,面無表情看不出任何喜悅,倒更像受刑,最後彷彿極不情願的淡淡一聲:「我喜歡。」

那樣樂趣全無,真蹧蹋了美味天物,罪不可恕。

即使沒吃過白松露,任何鮮美野菇海味也足以帶來笑容,我有切身經驗。電影《芭比的盛宴》裡最動人的,是滿桌客人品嘗美食那陶醉忘我的表情。

妹妹以前常出差到歐洲,嘗過各式美食,黑白松露都吃過。最懷念的是在義大利都靈(Turin)吃的白松露新鮮雞蛋麵,說:「煮好的麵以奶油和鹽簡單調味,上桌時侍者在上面刨些白松露薄片,麵軟而Q,白松露片濃香清脆,給奶油一托更加香醇,法國最好的黑松露也比不上。」

我吃過一次松露。很多年前,在紐澤西一家法式餐館吃的松露蛋羹,開胃菜,兩口之量,微溫如絲的液體徐緩入喉,蛋黃味與黑松露味相互烘托,滿嘴濃香,這時彷彿仍可嘗到。那餐就記得這道。

幸而《松露獵人》後來有兩幕充滿人味的景。

老獵人卡婁和老妻晚餐,她又開始埋怨:「你總不聽我的話。你年紀大了,晚上出去尋菇太危險,上次你跌倒擦傷臉,誰知下次會怎樣?說不定摔斷骨頭或什麼的!那時就需要別人來照顧你,我們就不能住這裡了!你有老年金,就好好享受退休不要出去了,不是很好?」她曾在天黑晚餐時分對窗外高呼:「卡婁!卡婁!卡婁!」老獵人間似乎就他有老婆。

「可是我喜歡出去,喜歡在林子裡走,喜歡尋到松露,喜歡聽貓頭鷹叫。」卡婁答,滿臉無辜。

「你從不聽我的話,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最後一景,深夜,老卡婁爬窗而出,狗在窗外等候。無疑,尋松露去。

他八十七歲了,仍然身手矯健,像個偷跑出去玩的小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