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徵文大拼盤】孩子老掉東掉西

2023/10/22 05:30

圖/陳佳蕙

孩子掉東西總是無感?與其氣急敗壞責怪,不如找出方法解決……

〈循序漸進教〉提早教 陪他養成習慣

文/童心(桃園市)

「孩子還小,所以才會掉東掉西,長大就好了。」有很多父母會這樣「正面思考」,但其實孩子是可以教的,只要養成習慣,就不會再掉東掉西。

首先是「陪」孩子把東西歸位,孩子跟大人學習,久而久之不用家長「陪」,孩子養成習慣後,就會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

上學之後,「陪」孩子選購自己喜歡的文具,既然是自己喜歡的,就會比較珍惜。再「陪」孩子把物品貼上姓名貼,即使東西掉了,同學或老師還是可以把東西物歸原主。上國小之後,低年級時每晚先「陪」孩子整理書包,看著功課表帶需要的用具,等孩子適應,就可以不用天天陪他整理書包,請溫柔堅定地告訴孩子:東西要帶齊,沒帶到,請自行負責,爸媽不會幫忙送。

我是小學老師,班上有時候難免有小朋友掉東掉西,老師有備品,孩子可以借用,但是,為了讓他記得,可能會請他勞動服務。

家長和老師適時的放手和陪伴,孩子才能學會為自己負責,掉東掉西跟孩子從此say byebye,親師生都可以開心過生活。

〈得付出代價〉扣零用錢 才會有感

文/大楓 (南投縣)

跟從小只要東西遺失會難過很久的我不同,兒子充分發揮B型我行我素性格,東西掉了找不到,仍然理直氣壯說再買就好。

兒子的文具遺失是家常便飯、課本間歇性消失,家裡鑰匙弄丟好幾副。有天放學回到家,連書包都不見了,兒子想不起到底在哪裡弄丟,還好被好心人尋獲,帶到失物招領區。

孩子注意力缺失,我懷疑過是不是生理疾病,醫生診斷發現純粹是粗心大意。為了培養孩子注意力,更加珍惜、愛護物品,不要認為丟了無所謂,反正爸媽會幫忙重新買。我們幫兒子羅列表單,上下學依照表單清點文具、課本等日常用件;當文具頻繁遺失,從兒子的零用金扣除。

兒子的零用金「掉了」幾次後心疼不已,對物品多了份小心,羅列清單逐步清點的訓練也很有成效,不只是日常用品,連房間整理等生活習慣都好了很多。

孩子的可塑性強,家長要趁早為孩子培養好習慣,就能改善掉東掉西。

〈家長硬起來〉東西忘記帶 後果自負

文/魏世昌(宜蘭縣)

「媽,鉛筆盒放在阿公阿嬤家,忘記帶回來!」、「媽,我的聯絡簿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這樣的問句經常出現在家姊的生活裡,外甥的生活中總是要姊姊在後面叮嚀,依賴著大人的記性,也考驗著大人的耐性。

一開始,家姊也探究小朋友經常忘東忘西的原因,但後來發現問題的癥結竟是因做得太貼心、太周到,時常在身邊提醒著他下一步該做什麼,反倒養成兒子缺乏責任心,覺得「記得帶東西」是大人的事情,就算忘記了,也會有人承擔後果。

「看到孩子忘記帶東西,也要視而不見!」這是家姊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的習慣。這個做法聽起來或許很極端,不過的確有效。深刻體會到忘記帶東西「帶給自己的壞處」,像是:因為忘記帶體育服,不能上最愛的體育課;忘記帶課本,被老師責罵。

至今雖然無法完全根治掉東掉西的毛病,但外甥累積多次經驗之後,逐漸養成了自我提醒的習慣,學會對自己負責,我想這才是家姊最大的收穫吧!

圖/陳佳蕙

〈沒有他不行〉取名字 建立情感羈絆

文/古家榕(台北市)

9歲的兒子,從小丟三落四,除了陪睡娃娃「阿福」──對他來說,萬物皆可棄,唯阿福不行,倘若失去它,整個世界都要坍塌。臨睡前若不見,定會翻遍全家,掘地三尺也要找回來,渾不見平日的散漫。

如此強烈的反差,讓我意識到那些被兒子弄丟的東西,是因為它們「只是」東西,尚未具備更深刻、值得在乎的意義。所以,想解決掉東掉西的問題,不僅要培養責任感,亦要建立孩子與物品之間的羈絆,這樣一來,東西就不再只是東西,而有了不可割捨的聯繫。

於是,我讓兒子替最常丟的那枝鉛筆取名,再一起為它收拾個家。漸漸地,過去總上演的「媽媽我的筆又不見」家庭劇,變得沒那麼熱門了。只不過,自己深思過後,並未讓一眾日用品雨露均霑,否則動輒都像對待阿福或黑哥(鉛筆大名)那般,不但兒子容易心碎,也顯得他像個渣男。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