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祁立峰/故物

2024/03/26 05:30

◎祁立峰

◎祁立峰

新聞說:台灣推測有一百三十八萬人罹患「囤物癖」,從初期的不願斷離舊物,蔓延到末期成了滿櫃盈櫝那種垃圾屋──蟑螂老鼠暴走橫行,非要到環保局強制稽查、清潔隊大規模清運才能了結的慘況。

經歷過這趟搬家,我好像也稍微懂那種對故物的執著。舊的相簿,紀念冊,手寫卡片,無用的禮物或贈品,過季或不合穿了的毛衣外套……人到哀樂中年的閾限值,好像也就剩下故物證明我們曾有過的執念與欲望。

舊家搬空之後,我與妻望著一幢熟悉的永恆窗景,無語對泣。像一趟車行到不得周旋迴轉的窄巷,將數年的時光換來各種日常的積累;又像寓言裡蟋蟀與螞蟻的故事,積累夢想,積累色彩,把青春具象化成了柴米油茶。而最後才體驗到──這些家具、物什,本身就像延異的話語,或一則符號學的難題。石頭,水草,河道,歧路的迷宮花園。

在邱妙津名著《鱷魚手記》裡,拉子即將過完大學的第一年,她感歎:「大一一整年是丟光的一年」,「當我黏死自己愛丟掉的手的時候,我已經連大廈管理員都丟掉了」。

在我讀過的詩歌裡,經常寫一個無情物,它不言不語,無感無情,卻旁敲側擊見證了眼前的人間煙火、秋月春花──「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一類。

但又因為有這些故物、無情物或剩餘物,見證人們辛勤積累起的日常,而涓滴積攢終究成就了此刻或後來的我們。因此古詩說:「所遇無故物,焉能不速老。」對成年人而言,老本來就是瞬間發生的。孩童緩慢成長,成人轉瞬衰老。只是當物盡換新、人無舊故的時刻,我們才體貼到此世餘生終將歸於徒勞的傷感。如沈炯的詩──「舊識既已盡,新知皆異名。百年三萬日,處處此傷情。」

宇文所安在譯注杜詩時,對杜甫一首較少被討論的〈水檻〉,諸多著墨。這首詩寫於杜甫經歷安史之亂後,避難於四川浣花草堂時期。成都夜雨,淅瀝滂沱,杜甫築於江畔的破木水檻,也難敵巨浪江濤而損毀了。但在動手修葺的過程,杜甫想的還是千古興亡事。

詩裡有兩句是這麼寫──「扶顛有勸誡,恐貽識者嗤」。宇文所安說「扶顛有勸戒」這一句典故出自《論語》。當時季氏將伐顓臾氏,冉求與子路前往拜見孔子。這兩個學生試圖向孔子解釋:這場戰事起於季氏的一意孤行,與他倆無關。冉求還補充說:顓臾城牆堅固,若此時不伐,將後患無窮。孔子訓斥了冉求一頓,告訴他:「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若危不能持,顛不能扶,你做為季氏相又有何用呢?

杜甫有些幽默有些戲謔地轉化了這個典故。他將水檻扶顛而起,對國家社稷沒什麼助益,所以他對於用《論語》典故的自己,會被有識者所嗤笑。但他轉念又寫──「既殊大廈傾,可以一木支。」這句的典故出自王通《文中子》,原句很著名,「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這當然是將國家衰亡比喻成即將傾頹的大廈,但杜甫又黑色幽默地化用了原典。大唐帝國這幢大廈由盛轉衰,是杜甫管不了的,但他可以試著修好自己的小小水檻。

反過來說,一個帝國或一個朝代的隳滅,一開始也只是一道很小的罅隙。因此想修補一個國家或一個時代,也可以從一個破木水檻開始。於是杜甫啟動了他「救傾扶顛」的手作DIY計畫。一個普通人,一個匹夫,一個日後最重要大詩人杜甫,親力親為修葺了自家門前的水檻,戮力對這個他無力回天的末法時代、力挽狂瀾。這首詩的結論是──「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餘悲」。這個「餘悲」太深刻也太多層次了,很難用純粹的某種傷悲來翻譯。

我在想那些蒐集舊物遍滿家屋的囤物癖,說到底可能也是如此這般吧。至少有一個時代的殘存物,紀念物,與自己一同見證時間,見證一個人之所以變成如今這個不是、或才是自己的模樣。●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