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傳奇古書店「莎樂倫」 上

2009/10/12 06:00

莎樂倫書店臨薩克維爾街的長排櫥窗成了最佳展示間。

文.攝影◎鍾芳玲

壓書器是西洋古書店常看見的器具。

十多年不曾造訪倫敦,這個城市在我記憶中已模模糊糊,然而每每一想到她,內心卻總是熾熱的。倫敦有太多我感興趣的書人與書地,單單在我的筆記本上就列了一長串的名單。今年7月中重返此地一個月,我懷著飢渴的心情,盡情地在一些書店、圖書館、博物館中穿梭,沒有一天我不是充滿著狂喜與感動。Oh God,這個城市根本就是愛書人的大型遊樂場!期間我最常駐留之處首推傳奇的亨利.莎樂倫書店(Henry Sotheran Ltd.——Fine and Rare Antiquarian Books and Prints;以下簡稱莎樂倫書店),和以此為中心的周邊文化景點。

近兩百五十年歷史的莎樂倫書店,以販售西洋古書和老印刷品為主。

英國國王欽定的書商

莎樂倫書店的標幟極為典雅。

莎樂倫書店是一家以販售西洋古書和絕版印刷品為主的老店,位於短短的薩克維爾街(Sackville St.)上,從店門口往南走幾步路,就到了繁華的皮卡迪里大道和圓環,鬧中取靜的環境與典雅的古書店非常相襯,這家店的地址是「2至5號」,由2、3、4、5號四家店面貫穿一起,因此長長的臨街櫥窗(約四十呎長)成了極佳的展示間,裡面不時更換一些奪人目光的書籍、版畫、或海報,連時尚設計師Marc Jacobs和Paul Smith都因為經過時,被櫥窗內的絕版服裝攝影集吸引而進來買書;已故搖滾天王麥可.傑克森約二十年前也曾逛到此買了張印有軍服的圖片。

懸掛在書店外的時鐘頗有古意。

早在上世紀九○年代中期,我就已經拜訪過莎樂倫書店,只不過當時年紀輕、歷練少,對西洋書的歷史與蒐藏沒有太多認知,因此停留短暫,也不懂得如何欣賞。再次進入這家店,只覺得美不勝收,我以貪婪又灼熱的眼光打量著立柱上懸掛的T.S.艾略特與狄更斯的照片和親筆信函、中世紀的手抄羊皮書頁、莎士比亞戲劇的別致海報、艾力克.紀爾(Eric Gill)的黑白版畫與藏書票、書架上與玻璃櫃中有更多裝訂印刷皆美、作者題獻簽名的書籍……觸目所及的物件,樣樣都讓我心花怒放。

無可否認的,莎樂倫的悠久歷史與店內的蒐藏同樣讓我傾心。1761年亨利.莎樂倫(Henry Sotheran)和朋友約翰.陶德(John Todd)在約克市開了一家書店。1773年兩人各用自己的名號繼續營業,1815年亨利.莎樂倫的姪子湯姆士.莎樂倫(Thomas Sotheran)到倫敦開店,湯姆士的兒子與孫子(都取名亨利.莎樂倫)先後接掌書店,從此成了歐美的重量級書商,版圖在19世紀甚至一度擴展到巴黎與法蘭克福,而今則是英國(甚至可能是全世界)現存最老的一家古書店。此店的輝煌史大概得用上下兩冊巨著才能描述詳盡。近兩百五十年來,一些名人經常在莎樂倫出入,書店曾經手牛頓、狄更斯、邱吉爾、洛克等人的藏書與手稿,收購19世紀鳥類學家與出版家約翰.古德(John Gould)所有作品的版權,此外也代理許多知名圖書館取得重要藏書。1881年莎樂倫成了威爾斯王子亞伯特.愛德華的指定書商,1901年維多利亞女皇去世,亞伯特繼任王位,成為愛德華七世,莎樂倫也跟著成了為國王欽定的書商,直到今天,許多英國皇室成員還是常透過莎樂倫買禮物書饋贈親友。

隨鐵達尼號沉海的華麗之書

除了賣書,莎樂倫早先也曾涉足出版與裝訂。20世紀初流行的一種書籍裝幀方式,是把彩繪在小片象牙上的袖珍水彩畫(多半是圓形或方形的人像)罩上防護的透明玻璃,一起鑲嵌進封面飾有金色壓紋的厚重摩洛哥皮,這種被稱為「科士威裝幀」(Cosway binding)的技法,雖是依前一個世紀著名的英國袖珍人像畫家理查.考士威(Richard Cosway)命名,但卻是由當時莎樂倫書店的經理約翰.哈里遜.石浩斯(John Harrison Stonehouse)所想,經他設計構圖後,再委請裝幀公司Rivie‵re & Son執行。仿科士威的袖珍畫幾乎都出自柯麗小姐(C.B. Currie)之手,她生前與莎樂倫所合作、編號的九百多本書,不喜歡的人嫌太匠氣、太無趣,喜歡的人爭著要,現在每本至少都是數千英鎊起跳。

另一則流傳更廣的裝幀故事也與莎樂倫書店、經理石浩斯有關。

1909年,石浩斯被書籍裝幀名家法蘭西斯.聖高斯基(Francis Sangorski)的熱忱感動,為了助他打造一本世界最華麗之書的夢想,同意讓他放手去裝幀愛德華.費茲傑羅(Edward FitzGerald)翻譯、Elihu Vedder插畫、波斯詩人奧瑪.開儼寫的四行詩《魯拜集》(Ruba′iya′t of Omar Khayya′m)。聖高斯基與他的團隊花了兩年時間設計製作,共用了五千片裁切的皮革、一百平方英尺24K純度的金箔、一千零五十顆不同種類與色澤的寶石裝飾。封面有著三隻孔雀的《魯拜集》貴氣十足,莎樂倫將此書標價一千英鎊,當時來自紐約的猶太裔美籍大書商蓋博利亞.韋爾斯(Gabriel Wells)正好在倫敦,出價八百英鎊,莎樂倫不從,最後決定賣給另一個出價八百五十英鎊的紐約客,沒想到書運到紐約,海關要依最早的估價(一千英鎊)課百分之二十五的稅,結果買家拒付,莎樂倫只好回頭找韋爾斯,允許他用當初的議價買下此書,回到紐約的韋爾斯盤算他得付上高額稅金,這下只願出六百五十英鎊,莎樂倫不答應,所以這本《魯拜集》只好返回英國。為了求得一個好價錢,這書被送到倫敦蘇富比公司拍賣,韋爾斯實在不願放棄這本書,所以請了代理人去競標,底價是六百二十五英鎊,若是需要,還可往上加碼,誰知他竟以四百零五英鎊超低價得標。幾經折騰後,這本書被送上1912年4月10日首航的鐵達尼號,幾天後,鐵達尼撞上冰山,結果書與船俱沉到海底。聖高斯基的難過可想而知,離奇的是,他在同年夏天因在海邊救人而溺斃。莎樂倫訂製的這本《魯拜集》雖然自此消失,卻因這些戲劇化的情節而名垂千古。1933年石浩斯也把這些過程寫成了一本書,由莎樂倫當時擁有的出版社(Piccadilly Fountain Press)出版。此書裝幀完畢後,曾留下黑白影像,經由高科技與詳細檔案紀錄的輔助,本世紀初被轉成彩色畫面,讓人們能更真切地感受它的華麗與富貴氣息。

背景顯赫,但不倨傲

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第四代經營書店的亨利.莎樂倫在太太病逝幾個月後不幸車禍身亡,由於兩人沒有子嗣,所以書店前途未卜,這時韋爾斯又出現了,由於他是書店的老主顧,為了拯救書店,他以三萬英鎊買下書店,並成立了一個有限公司幕集資金,希望股東都是英國人,最好連他的股分都買下,以維持書店鮮明的英國風味。只可惜認股情況並未如韋爾斯的期待,他還是最大的股東。韋爾斯自身就是一則傳奇,他的故事留待未來再敘。

1946年韋爾斯去世後,第二大股東安東尼.德.羅斯柴德(Anthony de Rothschild;國際金融世家羅斯柴德家族的一員)買下他的所有股分,最終成為莎樂倫的幕後老闆。對於西方上流人士而言,擁有一間傲人的藏書室是身分與品味的表徵,進而擁有一家尊貴的古書店也就不足為奇了。羅斯柴德家族目前仍擁有莎樂倫,雖然店面租金高昂、經營益發困難,但因這是已故羅斯柴德生前最愛的書店,他的兒子依弗林爵士(Sir Evelyn de Rothschild)為了延續對父親的愛,因此繼續投資,並讓子女接棒。基本上羅斯柴德家族相當低調,極少插手干預業務,書店的網站並未陳述他們和書店的關係,他們自己也不大肆宣傳。對我來說,如此作風才是真正的「低調奢華」。

雖有顯赫的背景,莎樂倫卻不倨傲,很多賣高檔書的古書店不願(或不屑)賣一些廉價書,且不歡迎一般旨在觀賞、不在消費的顧客上門,許多還要先打電話預約,更多時候你得按門鈴、回答對講機驗明正身後才能上門,層層關卡讓經濟能力有限的愛書人感到很挫敗。但是無論你有錢沒錢,隨時都能推開莎樂倫的大門長驅直入,在店中輕鬆瀏覽,一點都不會有壓力,此外,莎樂倫的書價多半在數百、數千英鎊以上,但也有不少標價在二十英鎊以下的絕版書,而且他們在書店中央的檯面上,總是陳售一些近期出版、以圖像為主的書,價格就是一般訂價。至於他們出版的彩色目錄,更是讓我愛不釋手,主題獨特、圖文並茂,一本才賣三到五英鎊,是最佳的禮物與參考書,儘管回程的行李箱已經很滿,我還是硬塞進了許多本。(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