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我的小蒐藏

2010/09/12 06:00

1964年初版《三藩市畫記》的書影。

文.攝影◎鍾芳玲

賈士汀.徐樂是西洋絕版童書的權威,他的贈禮卡上的插畫來自首版《愛麗絲夢遊仙境》。

對於愛買書的人,空間永遠是一個挑戰,每隔一陣子,我就得清書,把不想留的書捐給非營利的慈善單位再次販賣。然而有些書或印刷品,我是怎樣也難以割愛。無論從什麼角度,我都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嚴肅藏書家。我書架上的書既非價值高昂、也沒有特定的主題,但我自有藏書的樂趣,事實上,我蒐藏的是與書相關的記憶和隨之而來的發現與聯想。以下介紹的書與文件,就是來自我的小蒐藏。

《三藩市畫記》作者蔣彝在書扉上以毛筆所寫的題贈。

《三藩市畫記》

清光緒31年(1905)上海商務印書館鑄印的精裝本《增廣英字指南》。

我手中這本1964年出(初)版的英文書《三藩市畫記》(The Silent Traveller in San Francisco),得自和我相熟的北加州古書商邁可.古德(Michael Good)。書內有作者蔣彝(1903-1977)的書法題贈,時間為1966年,對象是許烺光與許董一男夫婦。許烺光(1909-1999)與蔣彝有許多共通之處,他們都是在1930年代離開大陸到英國倫敦,之後又先後移居美國,並在學院教書。蔣彝自1937年起,以「啞行者」(The Silent Traveller)之名寫了一系列暢銷的英文遊記,書的封面、書脊、內頁有他以中國筆墨繪寫的黑白與彩色字畫,東方味很濃,在英美的二手書店、古書店常可見到他的書。然而華文世界對他並不熟悉,一直要到近幾年,他的啞行者系列才有中譯本出現,也才傳開Coca Cola的中文譯名「可口可樂」是他的傑作。

1978年法蘭克.邦姆相關作品與物件的拍賣目錄封面。

許烺光後來成為重要的人類學家,並於1977年擔任美國人類學會會長、197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出版的不少重要英文學術著作,也是等到上世紀末才被台灣學者譯成中文。蔣、許兩位傑出的華裔人士,因為時空與背景的交疊,想必早已相識。許烺光1978年後正好遷移到舊金山(三藩市)附近,他在去世前把不少藏書賣給麥可.古德,我也才會有此書。閱讀此書時,發現蔣彝竟然與舊金山當時著名的大書商約翰.浩爾(John Howell)相識,書裡一些篇章提到他們的交往情況,而我熟識的的許多書商,甚至包括麥可.古德,都曾在約翰.浩爾的書店工作過。追查一本書的身世,發現如此多的巧合與關聯,總是讓人覺得有趣。

1923年手工印刷的濟慈詩選《賦頌》,限量一百七十本,此冊編號140。

濟慈詩選《賦頌》

這本1923年出版的《賦頌》(ODES),尺寸25×16公分,雖然僅有薄薄的二十八頁,硬紙板的封面似乎因受潮而有些老舊,打開內頁卻是驚喜連連。書中選了英國詩人濟慈(John Keats)的代表作,包括〈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希臘古甕頌〉(Ode on a Grecian Urn)等六首詩,插圖來自20世紀初期知名的女藝術家薇薇恩.格律波(Vivien Gribble, 1888-1932)設計並製作的美麗木刻版,再交由以生產優質限量手工書著稱的「科文印刷廠」(The Curwen Press)印製,限量僅一百七十本,薇薇恩.格律波親手編號並簽名,我這冊編號是140。

日後我還發現書頁透過燈光,出現了浮水印「UNBLEACHED ARNOLD」的字樣,顯示紙張是來自著名公司Arnold & Foster,其紙廠Ensford Paper Mill自17世紀就已存在,材料是用上好的棉、麻與自流井取得的純水,絕不添加漂白劑或化學製品。

翻閱這本八十多年前手工製作的詩集,觸摸文圖印在紙張上的凹凸紋路、聽著書頁翻轉發出的輕脆聲響,真是一大享受,如此觸覺與視覺的絕佳經驗(驚豔),絕非電子書所能提供。

另外值得一提的,本書的出版社「達克沃斯」(Duckworth & Co.)是女文豪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同母異父的哥哥傑洛.達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所創辦,吳爾芙最早的兩本著作《The Voyage Out》與《Night and Day》即是由此出版社出版;兄妹攜手合作,本是文壇佳話,但在吳爾芙身後發表的自傳體散文〈速寫過往〉(A Sketch of the Past)裡,她記載自己與姊姊凡內莎.貝爾(Vanessa Bell)年幼時曾受到達克沃斯的性侵,使得原可流傳千古的美談變醜聞,人世間真是有太多不可測與不完美。

邦姆主題拍賣目錄

以經營西洋絕版童書而名震大西洋兩岸的美國紐約古書商賈士汀.徐樂(Justin Schiller),年幼時就已經開始蒐藏法蘭克.邦姆(L. Frank Baum)的相關作品,法蘭克.邦姆創造了一系列奧茲國(The Land of Oz)的奇幻童書,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奧茲國之偉大巫師》(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台灣一般譯為《綠野仙蹤》)。賈士汀1978年拍賣他蒐藏的邦姆系列,轟動一時,而此拍賣目錄不僅是最佳的童書交易參考書,如今也成了蒐藏品。一冊他簽名的目錄,可以賣到一百五十美元。

我熟識的古書商艾倫.米克瑞特(Allan Milkerit)的私人參考書櫃中曾藏有一本賈士汀簽題贈給他的目錄,裡面還附了兩頁每項拍賣物件的成交價紀錄。艾倫死後,我很幸運成了這本目錄的主人。有回我得知賈士汀會到艾倫生前開店的樓層拜訪另一家書店「波雷力恩」(Bolerium Books),特別拿了目錄去見他。他在上面寫著:「再次題贈給芳玲,以茲確認她合法擁有我這早期的青春表徵,於教會街波雷力恩大商店,2008年2月11日,賈士汀.徐樂。」(Re-inscribed for Fang Ling, to confirm her legitimate ownership of this early token from my youth. Justin G. Schiller. 11, II, 08 at Bolerium’s Emporium on Mission.)當我正感到無比幸福之際,賈士汀隨口問,怎麼少了張勘誤表?嗚嗚,我不知道還有勘誤表,看我頓時間喪氣十足,賈士汀立刻答應回紐約州家中後,寄給我一份。

果真,幾星期後,我收到了一個堅實的信封袋,裡面兩張硬紙板中夾著一張原版的勘誤表,賈士汀在左上角寫著:「給芳玲,讓她的目錄完整——賈士汀.徐樂。」(For Fang-Ling, to make her copy complete—Justin Schiller),另外還附了一張他私人精製的贈禮卡,上面印了插畫家John Tenniel替首版《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所繪的長脖子愛麗絲,當我把勘誤表與贈禮卡小心翼翼插入目錄時,感到一陣飄飄然,心想我真會被這些書商給寵壞了。

Out of Africa

西方的二手書店除了賣書,經常也賣一些與書、作家相關的物件。影片《Out Of Africa》(台灣譯為《遠離非洲》)是以丹麥女作家Karen von Blixen-Finecke(通稱Karen Blixen,筆名Isak Dinesen)的作品與傳記所改編,我在一家書店買到了電影公司在1985年(Karen Blixen誕生一百週年)發行影片時,提供給媒體報導的一份新聞資料夾。那是家用電腦、網際網路尚未興起的年代,因此紙本的新聞資料夾是不可或缺的宣傳品。

泛黃的資料夾中,除了附八份(共四十九頁)的新聞稿,詳細敘述影片拍攝的過程與工作人員的背景外,還有十五頁用A4尺寸光面相紙列印的二十四張黑白劇照。電影中男主角(勞勃.瑞福飾演)替女主角(梅莉.史翠普飾演)在河邊洗頭髮的片段讓我印象深刻,照片中也包括了這浪漫的一幕。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把此片的錄影帶找出來看一遍。喜歡這部片子的劇情、音樂、場景、演員和梅莉.史翠普的服裝與帽子,但不滿意台灣的片名翻譯,Out Of Africa固然可以解釋為離開非洲,但主要意思是「來自非洲」,後者更能貼切表達書與電影的精神。只不過電影的翻譯片名往往是為了瞬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很難入味,有時甚至還與片名、劇情完全不相干,想到此,也就無需太苛求了。

這些照片與資料也是從已故的書商艾倫.米克瑞特那裡買到,資料夾的封面還留著艾倫標價的筆跡,每次翻看這些照片與新聞稿,我就想起艾倫與他那家我經常挖到寶的書店。

《增廣英字指南》

這冊清光緒31年(1905)上海商務印書館鑄印的《增廣英字指南》,由名喚楊少評者編撰,是中國當時頗普遍的英語讀本。雖然書齡上百歲,紙頁tanned,但整體保存甚佳,有種歲月痕跡留下的美。英文tanning、tanned一般指曬成古銅色,書業的用語則表示書頁變成黃色或棕褐色。

打開此書,發現內頁印刷的字句旁有英文拼寫中文發音的字跡,顯然此書先前的擁有者之一是位外籍人士,並拿它來當研習中文的教材。有一頁上方空白處還看到相同字跡寫著「Kung ho hsin nien = happy new year」,「恭賀新年」這吉祥語,想必是多數外國人最早學的中文。

看到這本書時,不禁想起現居香港的作家黃寶蓮,她知道我對老書感興趣,有一回來信提到在香港的摩羅街舊貨攤買了一本王學哲編、民國39年出版的《現代英漢詞典》,她這麼寫著:「書已經舊成雪茄色,煙燻似的美麗可口(有點像巧克力),線裝的,我要把它裱在框裡掛牆上。」寶蓮的比喻真是妙,無論是「棕褐色」、「古銅色」或「泛黃」這些字眼,都不如她的「雪茄色」出色。

一位書商朋友博恩.馬科維茨(Bern Marcowitz)則把書和人做了類比,博恩指出書與人很有些共通點,例如兩者都怕紫外線,日光曝照下,人會易得皮膚病或視網膜退化、書則是會褪色;兩者老化的過程也相似,舊書頁泛黃或轉為棕褐色(或雪茄色),一如歲數大的人無可避免會得老人斑。博恩指的書當然是紙本書,電子書可沒有這些問題,也難怪現在有人會「蒐藏」(下載)電子書、建立電子圖書館,連維基百科都出現了「虛擬藏書」(virtual book collecting)這個讓傳統老派藏書家嗤之以鼻的新名詞。

的確,虛擬藏書家既不擔心他們的「書」會褪色、泛黃,也沒有空間不足的困擾,頂多買個記憶體大的電子硬碟就是。只不過硬碟毀了,可得重新下載,有些甚至還得再次付費。網路固然有免費提供的空間,但總是有容量限制,而且誰知道這些網站是否百分之兩百牢靠?說不定哪天就消失了。虛擬藏書並非沒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少了許多蒐藏實體書的樂趣。例如上述我的小蒐藏,件件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有其身世與特色,不時可以捧在手心把玩與閱讀,並勾起與書、與人相關的故事,這豈是虛擬世界中所能享受的樂趣?●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