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積水的故事

2014/03/31 06:00

王小棣新作《剪刀.石頭.布》,敘寫孩童遭逢友誼的兩難時,以猜拳解決。(公視/提供)

◎楊富閔

《剪刀.石頭.布》裡,將友誼面臨的僵局交給觀眾自行決定答案。(公視/提供)

導演王小棣為公共電視國際兒童影展拍攝二十多分鐘短片《剪刀.石頭.布》,影片敘寫孩童通過猜拳以解決遭逢友誼的兩難。兩難是什麼?兩難大概就像自己對自己玩剪刀石頭布,自己封鎖在自己的僵局。屬於孩童的進與退、點頭與搖頭,也像我眼前這條產業道路──它是領我通向童年的祕徑,因積水終年未退,早已難以通行許多年。

我毫不猶豫,直直往前。

經此路能抵達很多地方:往前曾是我家的芒果園,曾文溪流域內的一塊廢耕地,當我年幼,它是我們假日焢窯的場地,我的私人休閒農場;往前一點還有一塊橙園,位置很容易分辨,就在高壓電塔下,因更靠近曾文溪,園內分布許多細管般的水流,我常看見陸蟹與烏龜靜止不動在柳丁樹下,可是沒有人相信,因為我沒有朋友,這幾年因著堤防修築都消失了;這路的盡頭是溺死爺爺的二溪大橋,然後是許多孩童戶外教學的南瀛天文台。我也才留意到這路與曾文溪平行,有著青瞑蛇之稱、造成無數災患的曾文溪,貼緊緊大家的起居。

我懷疑這路是曾文溪的支流,不太專業地判斷,父親說它昔日是台糖小火車的軌線。

支流也好,鐵路舊址都可,現在它是放乎伊去、淤積難行的「古道」了。

我以為積水是來自連日的大雨,但水庫分明缺水中,水位屢創新低,雨季不到的新聞大家都知道,那終年的積水究竟從何而來?

這路地方民代是無心整治了,路的兩側從前宅院無數,宅院仍在,居民卻紛紛繞路撤走,我是否在見證一個偏鄉小村的衰落?先是植物蔓生,終至抱樹成林,漸漸活路也會是一條死路。

庄腳所在,這種放乎伊去的地方還有很多。

死路在我的腦袋開通,我敲打鍵盤如山貓鏟土疏濬,穿越積水往前走,左手邊有一條岔路,岔路迎接你以一面四十五度斜坡,以一座天然茂密海苔色竹林,陽光冷在林端,不小心會誤以為來到童話故事的布景。

我記得小學時代,星期三讀半天,功課寫完,我一個人顧家,顧整棟透天厝,我在三樓倉庫翻出大哥的國文課本,有一篇是資深作家張騰蛟〈溪頭的竹子〉,那是篇選修文,選修文放在隸屬進階教材的選修課本,課本總是開學發下來就壓在抽屜最底層,或者根本沒有給,因不在考試的範圍。

我念的是台南一座偏鄉山城小學校,課內外讀物的資源非常少,最常接觸的印刷品就是國編館教科書,選修課本比一般課本好看,是我打發時間的最愛,它們是我的好朋友。我想像課文形容溪頭擁簇的竹林如何分享有限的陽光與雨水,當時坐在教室的我腦海對照的日常地景就是眼前這竹林,那也是我摸索識事方式的一個初始──我喜歡將課本的圖文延伸到生活:比如農地上一座座農會補助的水塔是數學課圓柱體,秩序生長的文旦樹則是畫在大地的種樹問題。

我從小最怕的一段路亦在這竹林,我總是一個人來:摔車、目睹老婦牽車,一時手腳無力從坡頂滾下來……每聲竹林傳來的細響都牽動路過的我;每個孩童心中大概都有座古墳,專屬於我的那一座也在竹林入口,這裡是一座墳場,到處都是字跡模糊、得瞇眼辨識的昭和墓碑,我逐一閱讀竟也像完成造詞填空的作業。

記得坡頂有一座三合院,是那種會在戶埕外圍搭一間鐵皮屋,停放農用機車與農耕器具的紅瓦厝,院主是二爺爺長年簽賭大家樂的換帖仔,爺爺的好朋友。我到過那座三合院,為此得以在高處一覽海苔色竹林,以及那條隱約在林間的產業道路,視線最遠當然就是曾文溪。二爺爺過世已七年,好朋友大概也不在了!

遂想起《剪刀.石頭.布》中被父母送至祖父母家的小男生,小男生思念父母的心緒難以言表,父親卻慎重告訴他:「請你幫我照顧我的爸爸媽媽。」倫理身分這時玩起大風吹了。當孩童被託付以重任,尤其是養育之責,小男生是父母的替代與化身,千斤重的負擔如同影片中沉甸甸的書包,莫怪男孩總是鎖緊了眉宇。這是另一種兩難,猜拳根本給不出答案。

我也想起小學星期三,12點半放學,母親擔心我一人顧家,偶爾蹺班飆車回家,接我到那間蓋在荒郊野外的紡織小工廠,其實我一個人在家也很好,一個人除了看教科書,買一張一元的圖紙作畫,自我反鎖在與父母同睡的小房間看第四台也很快樂,我很少看卡通:什麼Cartoon Network、Disney都不愛,我喜歡一個人看「新人歌唱排行榜」,以及重播很多次的「阿信」與「濟公」。

有一次母親連哄帶騙,說工廠附近有座正在出泉水的小山,頭家娘約她下班一起去玩,頭家娘是母親僅有的幾個好朋友,我不想讓她失望,我去了,只因看見母親興奮的神情,讓我覺得平日忙碌在穿針引線的她,以及那位年紀其實小母親七、八歲的上司真的很快樂。當我年幼,眼前多的是她們這樣二十多歲便嫁到偏鄉的媽媽,一個個皆是「做小姐」的年紀呢。

就在這海苔色竹林,我看著不斷湧出的泉水從山上流下,流向產業道路。我們覺得好玩卻不敢笑出聲音,我環顧、打量泉水的源頭,陽光不到的林蔭,整面山坡像在冒冷汗。這裡也是一座天然滑水道吧!農用機車不斷駛過我們身旁,關於兩位少婦與一名偏鄉孩童的下班時光,好像都不怕危險。

所以眼前積水除了是雨水與廢水,還得加上山泉水。

這裡現在還出泉水嗎?我想起當時年輕老闆娘生飲泉水的畫面,她真的好勇敢,她邀我一起喝泉水,我不敢,她說猜拳輸了就喝下,我連贏三把,卻因著母親也玩開了,她豪飲好幾口。我感覺害怕,只能蹲身、以雙手盛水,含在嘴裡卻一口都不敢吞下。我覺得泉水沿山而下的路上早已混入多少人工雜質。

是的,人工雜質,這條我行走二十年的童年舊路,也是民國80幾年一次登記有案的水利工程,而工程停擺,水土大壞。

原來這路是一條排水溝。●

■2014台灣國際兒童影展開幕片《剪刀.石頭.布》,4月1日晚間6時於公視首播。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