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醫生」

2006/06/15 06:00

名家奏鳴曲-5
〈點滴纏綿〉◎平路

幾度躊躇,其實手在發抖,不知道怎麼樣把這片光碟塞進機器。

雖然我一向喜歡看紀錄片,尤其這部紀錄片的影像是我所熟識:包括那人情味濃郁的美國小城、也包括留學生讀完書安居樂業的生活方式。對這件多年前發生在熟識人家的事,我的致哀卡至今還沒有寄出。

太大的慟,其實,文字是無能為力的。

●片名叫《醫生》(注)。

聚焦於1996年,愛荷華城(Iowa City)附近一小鎮,發生在台美人家裡的事:美國國慶日下午,溫醫生夫婦的兒子,十三歲的Felix在房門上留下一張難解的、頗似遺言的告示之後,在衣櫥裡結束自己的生命。那一瞬,溫醫生正陪同由台灣來美國旅遊的親人看國慶煙火,等他趕到醫院,沒有呼吸的男孩平擺著,脖子上是溫醫生曾經看過一次的瘀痕。

看過一次,曾經有一天,溫醫生見到自己兒子的脖子有勒痕。

當時,他緊張又生氣地質問兒子:「Did you do that? Did you do that?」被父親神色嚇到的Felix答應父親絕不再犯。

紀錄片中,這位做父親的溫醫生也有機會用語言回溯他自己的童年:小時候在竹東,曾經趁家人不察拿過叔父口袋裡的錢,當時被大人發現,痛打了一頓。

以後,他果然永不再犯。

成人們按照自己的模式來訓育子女,面對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父親警告說絕不可以的事,Felix 卻又做了一次。

●悲劇發生之後,周圍的大人一定反反覆覆地回想,這孩子的腦海裡怎麼想的?如果別的父母,大概會自此迴避坦露傷痕,當事人溫醫生夫婦,做了值得尊敬的決定:他們願意勇敢地、誠懇地面對鏡頭,將自己相關的回憶吐露出來。溫醫生打開了塵封的紙箱,捧出兒子的舊物,裡面有兒子喜歡讀的書、手繪的作品……拼貼上家庭影帶,呈現出Felix對徽章、對捆綁,對切腹場面、殉葬墓穴的著迷,回溯起來,這孩子對死亡,始終有一份不尋常的好奇。

十三歲男孩選擇死,本是可以誇張呈現的題材。紀錄片色調以黑白為主,John Cage 配樂中,導演淡淡運鏡,毫無煽情之處。

同時,片子裡拉出另一條線,平行呈現另一位十三歲男孩:來自祕魯的Sebastain,為求醫來到美國邁阿密,在2002年成為溫醫生的癌症病人(溫醫生一家遠離傷心地,已經從愛荷華搬到邁阿密)。對比於一個男孩執著於死亡,另一個男孩在努力求生,襯托出溫醫生無比冷靜的醫者特質,也顯示片名《醫生》這行業的內在悖論(paradox):往往救得了別人的孩子(雖然Sebastain後來死亡,但療程中顯示過好轉的跡象),卻束手無策於自己的孩子。

甚至在自己家裡,醫生父親亦難以覺察……兒子向死亡潛行的意志。

●意志嗎?或因為孩子想要解惑,所以做了這個無可重來的實驗?還是,機敏的孩子不可能被尋常人世所理解,只能夠在死亡中得著解脫?到底為什麼?親緣一場,到底要讓人們體悟什麼、了解什麼?溫醫生夫婦恐怕會上下求索,等到他們倆的年歲盡頭,才放下諸多懸念吧。

影像平實卻令人不自覺地驚懍。短短92分鐘,觀眾跟死生無解之處……深刻地,打了一個照面。

■ 作者註:《醫生》由鍾孟宏導演,中映電影公司發行。

今秋將在台灣的院線公開售票放映。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