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文學與翻譯

2015/07/07 06:00

◎陳思宏

閱讀一本書,我習慣先讀作者簡介。若讀到「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心裡掌聲霹雷,這一筆履歷重千斤。

作品若是有翻譯成他國語言的機會,我想大部分作家都會點頭。翻譯是美好的傳達,《百年孤寂》譯成多國語言,魔幻溢出疆界,馬康多在不同語境裡繁榮枯萎。我和許多作者一樣,幻想自己的創作若是以他語出版,會不會在陌生的國度,建築自己的馬康多?

我住在德國,自介為文學創作者,難免遇到「您的作品有德文翻譯嗎?」。過去十年,台灣文學在德國的譯介,可用「零星」言之。李昂《看得見的鬼》、龍應台《銀色仙人掌》、朱天文《荒人手記》等書有德文版問世,但出版規模小,閱讀輿圖有限。印刷量本來就不是評比文學作品的標準,只是作品好不容易跨過語言的牆,當然希望有更多的觸擊。在台灣文學已入正典的作家們,要踏入德語境地都已經這麼艱難,這事還真輪不到我。

翻譯文學在德國書市上占有重要位置,許多譯本都是暢銷作,例如村上春樹、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以中文譯本來看,異議作家的作品最容易得到關注,廖亦武不斷得獎,作品牽動輿論。中國的經濟崛起,德文讀者好奇遠眺,春樹《北京娃娃》、衛慧《上海寶貝》的德文譯本銷售狀況佳,古國新時代女子在大都會裡的性與哀愁,滿足窺視異質,當然是版權交易的熱門。

回到「台灣文學」這個翻譯標籤,呼應台灣政治現況,有其曖昧,版權交易難成。我們當然可以疾呼,島嶼有中國沒有的出版自由,但現實是,所謂的「不自由」,往往更容易引來關注。入獄,禁書,虐囚,好,好,好,合約攤開。

現實如此,島嶼作者創作時,其實可以更有自信,以獨有的脈絡與身世,盡情曖昧,給我們更多故事,就先別想翻譯這事了。有作者太想被翻譯,於是筆下的中文腔調怪異,原文讀起來就是餿掉的中文。

翻譯這事難成,而且就算成了,還要考量出版的通路、書評、影響。針對外譯,台灣官方當然要使力,要是有一本台灣文學外譯中了(銷路好、書評佳、最好得個大獎),就能打開許多通路。

我自己是來自台灣的創作者,關於翻譯,我最大的疑問是:我們島嶼都不太關心自家文學了,那又怎麼能希望透過翻譯,讓他者關心我們?

先關注自己,有自信,專注以自己的語言書寫。故事夠動聽,四方耳朵,會有開啟的一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