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獲地方耆老捐贈的日治時期煙囪耐火磚,在同樣有百年歷史的日本田川市田川市煤炭・歷史博物館(石炭・歴史博物館)經過1年的研究,發現水道博物館耐火磚不論尺寸及使用方式,都有別於日本及台灣的相關設施,值得關注。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是國內眾多水道設施中,唯一一座國定古蹟,完整紀錄從日治時期迄今的自來水供水歷程,1922年完工啟用後,更讓台南擠身現代化都市。早期為了提供電力發電設備,原本有一座高36.3公尺的煙囪,但後來考量安全因素拆除,僅剩下煙囪基座,為拆除過程中,當地耆老吳子中及吳朝全保留4塊耐火磚,於前年回贈給館方,日本石炭.歷史博物館從媒體報導得知消息後,去年由該館研究員福本寬及早稻田大學嶋崎尚子教授來台,在雲科大副教授王新衡陪同下,造訪台南水道博物館進行調查。
福本寬走訪日本、台灣金瓜石遺址及台南水道多處耐火磚廠及使用地區,經過1年調研整理,完成《台湾・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耐火煉瓦の動向》論文,並於日前發表於『宮本一夫先生退職記念論文集 東アジア考古学の新たなる地平 下』,論文從產地、形狀、標記等,說明日治時期的耐火磚相關資訊,而無論日本或是台灣金瓜石的耐火磚,尺寸多為230×114× 65 毫米,符合現行日本工業標準(JIS),俗稱東京型類別;但台南水道煙囪使用的三石耐火磚有限公司製造耐火磚(帶格子),實際尺寸為222×105×60毫米,是唯一不同於東京型標準的耐火磚。
館方指出,台南水道的耐火磚由帝國陶瓷公司製造,有陽刻及陰刻「BIZEN INBE」字樣的磚塊,依當時成品多會陰刻公司名稱做為識別來看,陽刻字樣的磚塊應是誤製的產品,但仍然使用在煙囪中,這也是目前唯一發現錯誤產品仍然使用於建築的案例,推估是因當時日本耐火磚的高昂運輸成本,導致錯誤成品也不浪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