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希望陳澄波永遠被釘在228十字架上 孫:努力變生命脈絡裡的逗點

2024/12/02 21:07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右起)與文化部長李遠共同進行「走揣・咱的所在」開幕儀式。(記者凌美雪攝)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右起)與文化部長李遠共同進行「走揣・咱的所在」開幕儀式。(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若說轉型正義是為了還給受害者及家屬一個公道,走出悲情,過去10幾年來總被提及的前輩畫家陳澄波,他的後代或許已經有了新的體會。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也是畫家的孫子陳立栢,今(2)日受訪時表示,「不希望他(陳澄波)永遠被釘在228的十字架上。」陳立栢說,一般講陳澄波都會想到228,「這點我們絕對不排斥,但我們很努力讓它變成陳澄波生命脈絡裡面的一個逗點。」

畫家也是拿著放大鏡四處「走揣」關照著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記者凌美雪攝)畫家也是拿著放大鏡四處「走揣」關照著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記者凌美雪攝)

今年是前輩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1895—1947),特別的是,相應活動並不在國內任何指標性的美術館,而是在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內3個小展間,推出一項名為「走揣・咱的所在」的陳澄波百三特展;雖沒有美術館高規格的漂亮空間,但陳澄波基金會仍端出8件原作,與台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今日舉辦開幕典禮。

策展團隊在看過陳澄波的畫以後,所畫下的田調插圖,插圖同時提供陳澄波畫作裡的線索,並作爲展場中畫作與博物學的橋樑,是一種田野筆記的概念。(記者凌美雪攝)策展團隊在看過陳澄波的畫以後,所畫下的田調插圖,插圖同時提供陳澄波畫作裡的線索,並作爲展場中畫作與博物學的橋樑,是一種田野筆記的概念。(記者凌美雪攝)

陳立栢被問及策劃此次展覽的動機時表示,2014年時,為替先人平反並重現藝術風采,他大力籌辦「陳澄波百二東亞巡迴大展」,於台南、 北京、上海、東京、台北5大城市,站站數以十萬計人潮的風光,但在那之後,他卻感到無比失落,內心無數次想著「到底留下什麼?我自己覺得檢討不出來。」

「走揣・咱的所在」共展出8件陳澄波油畫原作,圖右為作品〈農家〉,1934,91x117公分。(記者凌美雪攝)「走揣・咱的所在」共展出8件陳澄波油畫原作,圖右為作品〈農家〉,1934,91x117公分。(記者凌美雪攝)

陳立栢說,從陳澄波的生平、歷練及圖像等去追尋,一般講陳澄波都會想到228,「這點我們絕對不排斥,但我們很努力讓它變成陳澄波生命脈絡裡面的一個逗點。」陳立栢說,重點是他的整個藝術生命,是不是可以在逗點之後往下再延續?這個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身為陳澄波的後代,「不希望他永遠被釘在228的十字架上。」

為228平反,在政治層面,是政府應該要努力去解決的,「我們的使命就是以一個藝術家的觀點來看,他這麼愛他的故鄉。他很多作品都很努力在追求他自己的identity(身分),到底有沒有找到,因為我沒有碰過他,不知道。」陳立栢說,他過去總是看父親整理祖父留下的作品,後來他才發現,答案就在畫作裡。

展間中央是一張擺滿科學儀器與標本的桌子,畫家與科學家都是拿著放大鏡四處「走揣」關照著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記者凌美雪攝)展間中央是一張擺滿科學儀器與標本的桌子,畫家與科學家都是拿著放大鏡四處「走揣」關照著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記者凌美雪攝)

陳立栢發現過去旅外30年,想著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表達屬於台灣的精神,最後竟然在阿公畫作中找到答案,陳立栢說,這塊土地需要更多人去關注它的幸福度,他的遺跡帶來的幸福感到底在哪裡?陳立栢也於展覽序言裡說道,「走揣・咱的所在」與其說是特展名稱,不如把它當成一張討論公共議題的邀請卡,邀請大家藉著陳澄波的油畫作品,觀見腳下的母土,這個自然力、地理性永續祝福的「所在」!

展場中也利用畫作放大輸出領人「走揣」讓畫家決定「值得描寫的瞬間」。(記者凌美雪攝)展場中也利用畫作放大輸出領人「走揣」讓畫家決定「值得描寫的瞬間」。(記者凌美雪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