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博物館與中華鯨豚協會合作推出「鯨驗值——鯨骨解密特展」,展出18件歷年在台灣擱淺死亡,經過製作、典藏的鯨豚骨骼標本,從骨頭大小與傷痕,認識鯨豚在海洋生存的轉變,並喚起生態保育議題。
台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台灣從1913年到1981年曾經過6、70年的捕鯨階段,根據統計一共補了2500頭鯨魚,這段歷史慘不忍睹,此展覽分為「鯨恐」、「鯨嚇」、「鯨慌」、「鯨覺」、「鯨製」與「鯨後」5個單元,以骨骼標本搭配台灣捕鯨時期的故事,達到宣導環境保護的責任。
台博館典藏管理組副研究員林俊聰表示,展覽包括耳熟能詳的藍鯨、抹香鯨與台灣白海豚的骨骼標本,以及號稱鯨豚界最神祕的物種「朗氏喙鯨」4公尺長的全骨珍貴典藏,另外一進展場即可看到兩根3.6公尺的大翅鯨下顎骨,相當壯觀。
策展人、中華鯨豚協會祕書長曾鉦琮指出,「朗氏喙鯨」骨骼標本全世界僅有10組,台灣就擁有2組,另一組由科博館典藏,此次更是首度在台灣曝光展出,非常難得能夠看到。
林俊聰也指出,觀者可透過骨頭上面受傷的痕跡,了解這些海洋生物發生什麼了事情,例如被漁船撞傷、被漁網困住,甚至也有食用過多塑膠袋死亡的鯨魚,這些都能讓大眾了解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展期至110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