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宜樟攝)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故宮南院今年最重要的2檔大型特展「謎樣景泰藍」與「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昨天同時開幕(展期皆至113年)。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兩展將帶領觀眾探索瓷的花樣奧秘,以及關於景泰藍的傳說。
「花樣何處來」展覽以3個單元、196件故宮藏品,呈現國家禮制及皇帝個人偏好對於瓷器製作的影響。策展人故宮器物處助理研究員陳玉秀表示,嘉靖朝以青、黃、紅、白單色釉的碗、碟、盤、甕來祭祀天地日月及四方神祇,釉彩均勻純淨,色調一致,製作技藝精良;嘉靖皇帝跳過弘治、正德兩朝,直接仿製成化時期的五彩瓷花樣,營造傳承的正統性;青花瓷繪製題材以龍紋為尊,朝天鼻憨厚表情搭配細瘦龍身,頗有趣味;修仙永壽、三羊開泰、嬰戲、魚藻等吉祥寓意圖樣,則顯現他對道教的信仰與長生追求。
晚明彩釉瓷器及祥瑞圖案蔚為風潮,明代宗(年號景泰)時期燒造的掐絲琺瑯,指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再反覆填燒琺瑯釉,打磨成作品的工藝技法,受到晚明鑑賞家推崇,而以「景泰藍」聞名,在拍賣市場上曾出現超過4億台幣高價。
故宮珍藏1500餘件景泰藍,「謎樣景泰藍」精選140組件,其中103件是故宮首次展出,包括故宮中可能是唯一於景泰年間製作的〈掐絲琺瑯番蓮紋盒〉。策展人故宮器物處助理研究員胡櫨文表示,景泰年間燒製的掐絲琺瑯,在17世紀已近乎失傳,當時古董市場上高懸景泰名號的偽作比比皆是,展覽將帶領觀眾從細節,了解辨識「景泰款」琺瑯製作年代的秘訣,探索晚明仿古風潮對於景泰藍的想像,還有乾隆皇帝對明代掐絲琺瑯的評價以及乾隆時期的宮廷生活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