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被台灣美術界譽為「台灣現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於國父紀念館展出「迴歸:廖修平藝術的符號文脈」,即日起至9月21日在博愛藝廊盛大展出,本次展出作品共84件,不僅有大家熟知的版畫,還有平時較少看到的油畫創作,回顧廖修平從年輕到成熟期的經典,亦有近2年的精采新作,展現出其充沛的藝術創造能量。
昨日開幕典禮,文化部長李永得、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前總統府資政廖了以、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前文化部長洪孟啟、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王秀雄、鄭善禧教授、台灣美術院院長江明賢等出席與會。
廖修平提到,因為小時候住在台北萬華龍山寺附近,對廟宇祭儀與台灣民俗有深刻情感,深深影響到他的創作;在法國巴黎美術學院進修時,指導教授看到他從台灣帶去祭祀神明的紙錢,大感新奇之餘,還向他索取留作紀念,讓他印象格外深刻,於是更大膽地將台灣民俗文化中的紙錢符碼融入在作品中,也就是「符號系列」。廖修平分享在國外展出時,大家對他作品的好奇,包括對稱均衡的構圖,使用紅、黑、金3色,甚至以菱形來製作的版畫,這些都是來自於小時候的記憶。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廖修平教授在專業影響力之外,更發揮其社會影響力,是國家重要的珍寶。」李永得指出,廖修平除藝術成就深受國內外肯定,作品獲得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國際知名美術館典藏。此外,他更致力於發揮美術界的力量,成立台灣美術院,持續進行創作、展覽、教學等藝術活動;同時,更不吝栽培、提攜後進,展現一代宗師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