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穗波心理師
日劇〈四重奏〉女角之一的真紀對結婚的憧憬是希望老公變成家人,老公幹生卻希望結婚後,老婆永遠保有情人的感覺,和真紀所想的完全相反。這位先生說:「我愛她,但我不喜歡她。」
這句話看似矛盾,但我的解讀是這句話前面的「她」多是自己內心女神形象的投射,後面的「她」是日常生活的「她」,業已落入凡間,和一般人無異,因此少了女神般的神祕,幹生不能忍受這種已遠離愛情、已遠離情人的配偶生活,突然不告而別離家出走了。
對研究愛情的我來說,卻是恰恰相反,而是認為愛情在結婚後的面貌改變了,愛情沒有遠離,只是長得不同;如同許多孩子,小時乖巧可愛,長大到青少年期突然變成家中的大暴龍,孩子還是同一人,只是他們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以,兩人婚後生活,愛情還是在那邊,只是你認不認得出來。
如果仔細觀察愛情演化的軌跡,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愛情所指涉的「那個人」會從眼前的對象,逐漸沉沒到你的生活背景之中,變得不再留意,如同你曾經一度專注的「圖形」(figure)逐漸滑落到「背景」(ground),除非你變得有意識地關注對方,否則會變得不太在意。這種滑落到「背景」的過程,並不是你對伴侶失去了興趣,而是對方變成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同家人,一個孩子很愛他的母親,但是他出外和朋友玩樂時,不會時時刻刻刻想著她的媽媽,直到失去媽媽時,那些潛隱在生活中過去的連結糾葛,才會再浮現出來被我們看到,那時才發現我們和家人的連結是那麼深入。
愛情也類似,可以想像你的伴侶突然間死亡了,看會不會有心情振盪,通常有就表示還是有深深的情感連結;如果沒有的話,那問題大了些,可能你們婚後不再彼此交流注視,愛情逐漸枯萎了。
在實證取向的愛情研究曾發現,愛情有3個元素,分別是代表性驅力的身體吸引的熱情(passion),彼此相知相惜、幾乎無話不談的親密(intimacy)及迎向兩人關係未來的「決定/承諾」(decision/commitment),此一理論又被稱為「愛情三角論」,意即完美的愛情有這3個重要的角,最好是正三角形。若從愛情三角論看婚後,很可能最先失去的一角是兩方對彼此之間的熱情,若兩人仍存有親密及承諾,就存有朋友式的愛戀關係,很多年老伴侶也多是如此,愛情轉變了它的面貌。
於是完整愛情的過程,經過它的白天與黑夜,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把情人轉變成家人,深深地暗自糾葛相連。(作者為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