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莉森
7月初去戲院看《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第一章》,61歲的阿湯哥再次挑戰不用替身的搏命演出,我倒不是被驚險刺激的劇情吸引,而是純粹想捧湯姆克魯斯的場,向這位努力不懈的資深演員致敬。阿湯哥的電影能在全球大賣,除了他與幾位要角的精采演出,若沒有臨時演員充實場面,以及被主角英雄當沙包打,電影也絕不會好看,這些不起眼的角色,撐起好萊塢的半邊天,可是卻被忽略。
美國影視環境因串流平台和AI人工智慧崛起,產生劇烈變化,編劇的工作量變少,分不到串流平台上的分潤,同時又面臨AI取代創作的威脅;5月初,美國編劇工會發起罷工,要求影業公司和串流平台,與他們重新簽訂公平合約,但資方不肯讓步。
美國演員工會也在7月中加入罷工行列,他們的關鍵訴求與編劇相同,16萬名演藝人員在罷工期間,不能出現在鏡頭前,也不會出席任何宣傳活動;不少A咖演員表態力挺抗爭,像是珍妮佛勞倫斯、麥特戴蒙和梅莉史翠普等。
美國有輿論質疑,好萊塢明星片酬已經那麼高了,難道還想要求更高的酬勞?其實就像我一開始說的,好萊塢產業是靠眾多背景演員一起撐起的,大明星不過是鳳毛麟角,多數臨演的薪資並不高,而且現在還面臨被AI取代的危機;電影公司利用AI技術擷取臨演影像,然後重現在其他影片中,卻只給臨演一次性的酬勞,這是變相的剝削,演員工會要求資方做出限制和規範,但卻被拒絕了。
2007至2008年,美國編劇罷工100天,造成加州超過20億美金的損失;這次演員和編劇一起來,好萊塢幾乎停擺,經濟衝擊非同小可。
其實美國演藝人員的困境,何嘗不是其他產業一般員工的寫照,企業中的高層年薪數字高不可攀,但絕大部分基層員工卻很難加薪,而且也面臨被AI取代的危機。紐約時報就要那些質疑好萊塢罷工的人自問,如果不是企業中的A咖,自己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