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藝術文化】故宮推新展「愛硯成痴」 跟著歷代文人賞玩硯石

2023/09/29 05:30

向史博館借展的唐至五代越窯箕形硯 (左)、宋雙履硯(右)。(故宮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今(29)日是中秋節,故宮北院應景推出「中秋夜宴」舞蹈表演及「玉兔燈盒DIY」特別活動,全新展覽「愛硯成痴」也自即日起,在303陳列室展出。

〈清 乾隆 暖硯〉附銅鎏金方爐及勺,曾是乾隆帝常用的暖硯。(故宮提供)

故宮器物處策展人陳慧霞副研究員表示,古時寫字畫畫少不了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中又以「硯」流傳久遠,從出現、發展、定型到再變化,在不同時代展現百態千姿。此次除展出院藏硯石100餘件,也搭配墨、水盂、筆山等物件來說明文房四寶的內容,並向國立歷史博物館借展15件硯石,呈現各類硯石的多種風格與發展演變。

傳〈宋 蘇軾 從星硯〉,硯背滿布長短不一的細長石柱,猶如眾星滿布。(故宮提供)

從用硯人的角度出發,如宋代文人蘇軾、米芾及清代揚州畫派的高鳳翰等,透過他們整理、品評、記錄及欣賞硯石,呈現賞玩樂趣。並以硯式的發展為陳列主軸,分為4大單元展出。

〈清 端石兔形硯〉為伏臥側姿的兔形,端石特有的「石眼」巧妙作兔眼。(故宮提供)

「硯式的初生」原是「研」,指以水研磨墨成墨汁的工具,因此硯的基本功能、形制為磨墨的硯堂與貯墨汁的墨池,而硯的材質以石質與澄泥為主;隨著宋代科舉制度成熟,廣大的用硯人口為日後「硯式的完備」奠定了基礎;「硯非硯」打破硯式方圓的限制,或以硯石的自然形貌為取向,或以自然界的物象出發,使硯式充滿創意,猶如一件藝術品;硯原是文人賴以為生的工具,「與硯為友」看文人如何從洗硯、製硯盒,為硯傳形拓模、撰寫硯譜,到愛硯人形成硯友圈。

幾件亮點展品,如〈清 端石兔形硯〉為伏臥側姿的兔形,端石特有的「石眼」彷如兔眼,模樣可愛,小巧溫潤,最呼應中秋節開展的氛圍。〈清 乾隆 暖硯〉附銅鎏金方爐及勺,曾是乾隆帝常用的暖硯,方爐由上下兩層構成,下層置炭,上層除貯水,下緣鏤空龍紋,供炭火透氣,爐內殘留炭灰,依稀存有香味餘韻,說明方爐兼具薰香功能;方爐最上層置一長方薄硯,蓋面8隻螭紋對稱交錯排列。全器厚重方整,金質燦爛,展現清代皇家嚴謹輝煌的氣度。

傳〈宋 蘇軾 從星硯〉石色棕褐,側壁鐫有蘇軾硯銘:「月之從星時,則風雨汪洋、翰墨將此,是似黑雲浮空,漫不見天,風起雲移,星月凜然,軾。」墨池中央有一圓形短石柱,象徵一輪明月。周圍襯以淺浮雕流雲,有如浮雲拱月。硯背滿布長短不一的細長石柱,約有60餘柱錯落其間,柱端各有黃棕石眼,猶如眾星滿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藝文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