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聲晴
記得國小時候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每年一次的校外教學了,雖然早就不記得當時是去哪裡參觀,但是校外教學前一天晚上,被爸媽允許可以去雜貨店買零食,帶去學校跟同學分享的興奮感,仍歷歷在目。
變成媽媽以後,「出遊」這件事情已轉變為全家大小的管家,總要看前顧後,順道當孩子專屬的攝影師,存下孩子開心的笑容和愛。
前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女兒的低年級時期校外教學都取消,好不容易度過疫情,換小女兒來感受校外教學的幸褔感,我問女兒有需要媽媽出席嗎。妹妹很堅決表示希望媽媽出席,所以,就算年事已高,就算早過了去遊樂園的年紀,還是陪著孩子一同校外教學。
小一生的興奮是藏不住的,平常聽說常常遲到的同學,校外教學當天都提早到教室,教室裡的孩子也不坐在位子上,不停地分享自己帶的零食,還沒出發,整個教室就已經歡樂到不行。我觀察到,這次校外教學竟然有10位家長出席(將近一半的家長都出席),而且還有4位爸爸,這也是近年來親職關係改變的鐵證,家長愈來愈希望參與孩子的各種活動。
本來希望孩子可以好好享受跟同學的出遊,結果孩子整天還是想要跟媽媽黏在一起。看到孩子介紹媽媽,有一種「這是我媽媽」的驕傲,我想,這就是被愛的表情。
校外教學地點不會很遠,遊覽車搭沒有多久就到了,解散以後的「分組活動」才是重點。小一生都謹記導師說不能「單獨行動」,一定要「整組行動」,結果,在沒有充分討論有共識下,大家想要玩的設施不同,開始有了衝突,然後就一奔四散,家長則開始了一整天「抓孩子」的過程。
A想玩刺激的雲霄飛車,B想玩泛舟,C想玩簡單的坐飛機,明明就只有4個小孩,還配了兩個家長,但是因為孩子都太有自己想法,還沒有學會互相妥協,變成各玩各的。可憐的家長,則要在排隊的空檔,盯著往來人潮,嘗試不讓本組分崩離析,同時當孩子的背包馱獸,跟前顧後,果然還是逃不了管家職分。
抓孩子的行程持續不斷,讓老嫗我杵著「孱弱」身體,一直倒數時間怎麼過得那麼慢?雖然腦中碎碎念,但是看到孩子開心的表情,這一切好像又可以忍耐了。然後,在等待孩子玩設施的同時,又看到一個爸爸被一群孩子拖著走,臉上充滿無奈,外加「你們還要玩幾次雲霄飛車」的哀號,我忍不住笑了出來。
同樣的校外教學,因為身分不同,參與的感覺就不一樣。身為學生,我急著要把每一個設施都玩過,這樣才不虛此行;身為媽媽,設施已經不是重點,蒐集每一個孩子的笑容和歡樂,並幫他們留下回憶,變成更有意義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