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隆
1999年某日,魚夫紅著眼眶告訴我他父親去世了,希望我幫忙寫一首新詩,還說國會需要文學養分,到時會請上過他節目的立委到告別式場聽我朗誦。他那時當紅,主持饒富趣味的電視政論節目,廣受歡迎。告別式當天我準時到場,發現他果真把整個國會都搬了過來。事後我跟他開了個玩笑:「將來我過世,你可要畫一幅漫畫或寫一篇悼文還給我喔?」不料一向機智的他,竟傻笑著答不出話來。我此刻邊打字邊回顧他那傻笑,不覺雙眼有些溼潤,鍵盤一片模糊。
魚夫作評論,若只需四個畫面即可完成,就畫漫畫;若超過四個畫面才能完成,就寫文章。所以讀者看他的漫畫才會像在讀文章,讀他的文章又像在看漫畫。他的創作啟動程序是先有圖像,才有想法,再讓想法與圖像折衝磨合,最後得出他想要的一體兩面的意象。我寫詩的過程也是一樣。我們相處時,只要提及新作,幾乎都在談圖像的原貌、變體和延伸,鮮少論及想法,因為想法已被意象承載。
魚夫的評論技巧主要是暗諷,手法有反諷、處境暗諷和戲劇暗諷。一般人常將暗諷與諷刺、譏刺混為一談。事實上暗諷(irony)是一種文學技巧。它就像一把刀,本身並無動機,用於手術即為善意批評的諷刺(satire);用來行凶就是惡意傷人的譏刺(sarcasm)。身懷暗諷絕技的魚夫,從不為私利或私怨而傷人。他一生與人為善,不懷仇恨。他臧否人物、針砭時弊、批判威權用的都是手術刀般的諷刺,冀望官場更為清明,社會更為進步,國家更為民主。他無私的良善立意,高明的暗諷手法,幽默的漫畫筆調,往往讓被他「開刀」的高官政要體無完膚之際,仍不由得捧腹噴鼻。
魚夫的評論就是他的一生,而他的一生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