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臺灣民報》百年特展 見證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社會改革歷史

2024/05/05 12:39

《臺灣民報》是日治時期台灣知識分子對抗殖民、捍衛文化的報紙。(舊香居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由蔣渭水、林呈祿、蔡培火、吳三連、王敏川、黃朝琴、黃呈聰等人創刊於1923年4月的《臺灣民報》,是日治時期台灣唯一長期監督、對抗日本殖民政府的刊物。截至1930年3月改版成《臺灣新民報》為止,總共發行305期。舊香居推出「啟蒙與見證:《臺灣民報》創刊百週年特展」,透過收藏之《臺灣民報》於東京時期所出版之166期雜誌,一窺1920年代台灣日治時期的知識分子捍衛文化、改革社會、追求民族自決的奮鬥歷程。

「啟蒙與見證:《臺灣民報》創刊百週年特展」一隅。(舊香居提供)

舊香居表示,不論是文學、社會、經濟或政治,《臺灣民報》均能反映出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所感所想,也由於刊物本身的路線,以及報社同仁所從事的政治運動,加上日益增多的發行量(至1925年發行量達一萬冊),使得《臺灣民報》影響力大增,而能與日本總督府轄下之「三大官報」:《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臺南新報》分庭抗禮,並列為日治時期台灣最重要的報刊之一。

《臺灣民報》創刊時,林呈祿撰寫的創刊詞「專用平易的漢文、滿載民眾的智識,宗旨不外欲啟發我島的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氣,以謀臺灣的幸福、求東洋的和平而已」,可一窺當時台灣知識分子所思所感。為推動漢文,也曾刊載了胡適劇本〈終身大事〉、賴和小說〈一桿稱仔〉,轉載魯迅的〈阿Q正傳〉等。即日起至5月12日,在舊香居展出。詳詢舊香居臉書粉絲專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