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家鄉美味 讓人回味(下)

2020/04/26 05:30

圖/洪子琁

明明就是這麼好吃的東西,出了家鄉卻沒人知道,那怎麼行,一定要好好把家鄉美味大放送出來……

〈想到就嘴饞1〉佳冬面帕粄 海陸雙鮮

文/溫順德(台中市)

說起「面帕粄」,多數人恐是一頭霧水,但提到「粄條」,大家可就耳熟能詳了。

這個客家美食代表,北部稱為「粄條」,南部則叫「面帕粄」。客語「面帕」係指毛巾,製作時將在來米將倒入方型淺盤,平均鋪勻再蒸熟,取出時猶如潔白方巾,故稱「面帕粄」,食用時切成細長條形,乃客家聚落早餐主食。

屏東8個客家鄉鎮,面帕粄店至少120間,但唯一臨海的佳冬鄉,卻有不同於其他鄉鎮的風味。手工製作彈牙的面帕粄,搭配豆芽菜、韭菜、紅蔥酥、豬肉片,淋上大骨與鮪魚熬煮的濃郁高湯,再加上幾顆鮮蚵點綴,不僅是視覺的饗宴,更滿足挑剔的味蕾,這就是讓人思念的家鄉味兒。

自小在昌隆村長大,神農宮旁一間無名的面帕粄店,是間祖傳三代的老店,現在都還用柴火大灶烹煮,濃濃海鮮味的湯頭,是其他店沒有的滋味。另一間台十七線旁的蕭家粄條店,面帕粄軟硬適中,湯頭清香甘美,滴上在地的烏醋與辣椒醬,更讓人垂涎欲滴。

離開家鄉三十餘年,對我這個客家子弟而言,一碗熱騰騰的面帕粄,不只是魂牽夢縈的美食,更是濃濃的家鄉印記。

〈想到就嘴饞2〉澎湖小管乾 最佳伴手禮

文/莊娟娟(台南市)

結婚生子定居台灣,雖然一年才能回娘家兩次,我愛澎湖的心卻從未褪色。

我喜歡澎湖的夏天,此時的澎湖海域,會為漁民帶來豐富的資源,讓我們有無盡的海鮮可以品嘗,然後回台灣時一定要帶的伴手禮,就是「澎湖小管乾」!

小管乾有各種吃法:最簡單的是把小管乾當零嘴吃,只要兩面稍微烤一下,或者下油鍋炸再快速撈起,撕開一小片放嘴裡慢慢咀嚼,瞬間滿嘴都是香甜滋味,是澎湖人的下酒小菜。把浸泡過後的小管乾剪成細條狀,炒菜前先下鍋爆香,再把菜倒入鍋中一起拌炒,整盤菜都是小管乾的香甜,小管乾炒韭菜花是我的最愛!媽媽包肉粽或煮油飯,一定有小管乾,是讓人口齒留香的祕訣。

我從小就參與爸媽把新鮮小管曬乾的過程,其中心路歷程的酸甜苦辣樣樣嘗過,所以會珍惜我得到的每一隻小管乾。它好吃,是因為內含澎湖陽光的香;它好吃,是因為有大海的味道;它好吃,正港天然的食材且不含防腐劑。現在鄰居也愛上了小管乾,我回澎湖都要幫他們帶回幾包!

圖/洪子琁

〈想到就嘴饞3〉台中大麵羹 湯濃麵滑好入口

文/李子(台中市)

就讀國小的懵懂時光裡,假日下午都和弟弟出外玩耍,溪畔戲水捉魚、媽祖廟廣場跳繩捉迷藏,玩累了最期盼聽到大麵羹的叫賣聲。那是胖胖的阿滿姨,用一隻扁擔,擔著兩籮筐美食,穿街走巷叫賣,一邊是濃稠大麵羹,另一邊夏天是粉圓,冬天則賣熱呼呼的米糕糜。

聽到她粗啞的呼喚,肌腸轆轆的我們總要跑去吃一碗,然後告訴她我是某某的囝仔,明日媽媽去買菜時再給錢,那是一個幸福的年代,大麵羹是童年記憶中最美味的食物了。

大麵羹是台中的特色小吃,是由大麵條加上油蔥酥、蝦米、韮菜煮成的麵食,麵條滑溜,麵湯濃稠,聽說原先是窮人家餬口的食物,所以沒什麼配料,加入大量的鹼粉是要讓麵條脹大,讓人有紮實的飽足感。

如今美食當道,大麵羹那樸實無華的小吃應該隱於市了吧!那天和姊姊遊逛第三市場,居然看到大麵羹的攤位,立刻坐下品嘗,柔順滑溜的麵與湯結合,童年幸福的感覺又浮漾在唇齒之間,久違了,我的大麵羹。

〈想到就嘴饞4〉鹽埔苦嗲 好兄弟也愛

文/小魚媽媽(屏東縣)

「苦嗲」是屏東縣鹽埔在地人才知道的美味,不僅外地沒見過,一年四季也只有農曆七月拜拜才會準備。

鬼月除了大家熟知的普渡,另有拜月頭、月尾的習俗,月頭、月尾有一道大家都會準備的祭品就是「苦嗲」。雖然問過長輩,卻沒人知道緣由,只說是好兄弟愛吃。個人推測應與以前物資缺乏的貧困生活有關,月頭、月尾沒什麼好拿來拜的,於是就把身邊易取得的材料來製作。

「苦嗲」材料和做法都很簡單,花生和白米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磨成米漿,接著加入切碎的青蔥、嫩薑、九層塔等,以鹽、味精調味後,入鍋用豬油煎到兩面金黃即可,起鍋後可蘸醬油膏或辣椒醬佐食。花生和米的比例可依個人喜好調整,愛吃酥脆口感的可採1:1調配,怕上火的則可改為1:1.5或1:2。

這一道外酥內嫩的簡單料理,卻引得我們魂牽夢縈,每每要吃上數片才能解饞,直到連正餐都吃不下,才拍拍飽足的肚子,愉快地踏上歸途。

〈想到就嘴饞5〉大溪臭豆腐 美味賽豆干

文/余適霖(桃園市)

桃園美食毋庸置疑、排名首位非豆干莫屬,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桃園豆干源自大溪,為全國著名觀光景點,2015年起有了豆干節,結合在地觀光特色與豆食產業,推廣大溪豆食文化,並以觀光行銷、國際接軌、豆干推廣與在地文化創意結合,將大溪豆干之文化、美食與特色推廣出去,成了最佳伴手禮。

但有一味可說是當地人才知道的美味,或雖是外地人聽到過的美食,離了家鄉,在異地可就很難嘗得到,想到卻嘗不到,那就是臭豆腐。

臭豆腐以優質黃豆為原料,把原本無味的豆腐自然發酵,黃豆經過篩選、脫殼、浸泡、發酵等工序,尤其浸泡是配合大溪在地天然水質,其獨特風味有別於其他地方。由於臭豆腐是蛋白質發酵製品,也有人說臭豆腐是東方起司,古早的台灣味,含豐富益生菌,它的營養價值甚至比乳酪還高。古醫書記載,臭豆腐可以益氣,消脹痛,清熱散血,健美肌膚。

前來桃園大溪觀光旅遊,別忘了品嘗特殊「家鄉味」臭豆腐的滋味,才不虛此行。

〈想到就嘴饞6〉新埔醃腸 一試成主顧

文/羚兒(桃園市)

曾經在新埔讀書的我特別喜歡一道小吃「客家醃腸」,類似香腸、又似粿條的口感,用文字實在不足以形容它的美味和獨到之處。基本上目前我除了在新埔小鎮上吃過之外,在全台灣其他地方的各式小吃店當中,幾乎沒有看過它的名字。

記得這是在20年前的一日,曾在新竹高爾夫球場工作的母親帶回的美味,那是我第一次和客家醃腸邂逅。母親說這是由住在新埔的同事從早市買來和大家分享的,母親捨不得吃,就把這份醃腸帶回來和我們分享。那是我一吃就愛上的好滋味。

除了冷吃或熱了食用,均不減它的風味之外,還要特別配上辣椒蘸醬,若是在新埔的粄條店內享用的話,店家還會附上一些去膩的薑絲。

客家醃腸堪稱是最無名的配角,即便連客家美食的清冊上都可能難有它的席位,但我相信只要嘗過這客家醃腸獨特滋味與口感的人,都會和我一樣,一試成主顧,至少在我讀五專的第二個故鄉──新埔,它此後已成為我心中難以忘懷的「家鄉味兒」。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