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老來富〉富過三代 不是夢

2021/05/21 05:30

圖/陳佳蕙

文/吳娟瑜

在我身旁,誰是最靠近的富有人家?看來看去,我發現竟然是我的爸媽,兩邊的阿公都是白手起家,在家鄉鹿港算是赫赫有名,而且房產、土地、魚池無數,和辜家往來是平起平坐。

然而隔了一代,為何榮景不再?富不過三代真是魔咒嗎?辜家在經濟市場能見度不是還很高嗎?再講遠一點,猶太家族一富300年者大有人在啊!

〈Check Point〉7大守則 錢財守住

我出生時和富豪沾得上邊,算是有錢人家的孫女兒,然而,不過數十年,富有化為泡沫,原因何在?我不欽羨富有人家的財富,只是好奇自家老爸為何過不了錢關?讓童年的我們兄弟姊妹必須平均兩年搬一次家,又常看到媽媽為了爸爸的賭債發愁?

爸爸是好人,非常疼愛孩子,只是身為富家少爺,究竟在教養上、觀念上、栽培上、傳承上出了什麼差錯?

近日研究世界各地富有家庭的起落和傳承典範,抓到一些蛛絲馬跡,歸納如下:

第一條:媽媽是家產的守護神

有一次碰到黃姓董事長,他分享正在做未來媳婦的身家調查,我好奇地問:「現在什麼時代,年輕人自由戀愛,不是很好嗎?」

七十多歲的黃董事長寓意深遠地說:「娶對媳婦,傳家百年以上。」

有位媽媽讓3歲兒子學習零用錢管理,進行財富教育,讓兒子經歷「一塊錢加一塊錢等於兩塊錢」,還要好多個「一塊錢」才能買到80元的玩具。

這個部分,老爸因為16歲喪母,少了正確使用金錢的觀念,有一天為了還賭債,將繼承的一棟兩層樓廉價賣還給阿公,就此成了無殼蝸牛。

第二條:耳濡目染是捷徑

有些前瞻性高的長輩,讓兒孫到辦公室、到廠房、到會議室走動,甚至陪伴到銀行,到談判會議上,或到社交場合廣結善緣。

長輩運籌帷幄,自有妙竅,兒孫從旁學習,及早理解商場如戰場,輕忽不得。

這個部分,我深自反省,我常對兩個兒子說:「你們專心念書,其他事不要管!」顯然對孩子過度保護而錯失良機。

第三條:有錢不見得能解決問題

在我家族有個潛規則「用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在錯誤觀念引導下,常聽過往長輩以花錢來處理糾紛。

其實,人品比錢品更重要,讓子女在大人自律自守的原則下,看到長輩如何自憑本事突破事業困境,同時在遵守遊戲規則下,長期守住家庭財富。

第四條:教育才是子女最大的財富

外公在這個部分做得徹底,他和外婆栽培前面5個舅舅到日本求學,連大阿姨都是在日本學醫回到鹿港開醫院。二次大戰爆發後,其他的舅舅、阿姨,包括我媽媽才中止赴日留學之路。

老爸則是阿公忙於工作,也另娶老婆,所以子女教育是順其自然,愛玩成性的爸爸中途輟學,缺乏專業的栽培過程,留在公家機關任職。

圖/陳佳蕙

第五條:共創家族財富

富有家庭讓孩子不對錢發愁,但也教導孩子人生目標不是「唯錢是命」,了解「錢的價值高於價格」的運作方式。

平日家庭聚會,傳遞正確價值觀,創造家庭和樂,重視大家的身心健康,同時開拓族人視野,明瞭與時俱進才能讓家庭財富持續壯大,而且「精神財富」亦不可忽視。

第六條:尊重族人子弟個人選擇

若兒孫對家族產業沒興趣或沒能力,則尊重個人志趣,讓子弟也能到藝術界、音樂界、媒體界、電影界等處發展,就算選擇在人生舞台一隅默默無聞,自在快樂就好。父母不因此失望而視為叛逆。

第七條:沉默是金,讓子女零期待

有些富有長輩犯了忌諱,從小讓孩子身處富裕、花錢無度,甚至提及未來遺產規畫,使得子女野心變大,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及早拿到手。

我贊成現代不少明智的爸媽將遺產做信託管理,甚至等到子女滿40歲才逐年分批取得現金。

總之,我的老爸在以上7項黃金守則,至少透過媽媽的堅持和守成,做到第四條,讓我們兄弟姊妹受到好一點教育,使得爸媽不至於老境淒涼。

我自己在「老來富」的努力過程中,正努力將以上7項黃金守則做自我警惕,希望來得及給兒孫典範,來得及打破「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