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技藝之美】神像修復藝師 金明偉─粧佛工藝 修舊如舊的頂真精神

2022/04/23 05:30

編輯室報告:俗諺說:「三月瘋媽祖,四月迎王爺,五月城隍生。」 這些民間信仰深植在台灣人的心中,既是宗教活動,也是庶民日常,更成為代表台灣的觀光慶典。在這個鑼鼓喧天的節慶時期,藝週末今、明兩日特別推出粧佛工藝及廟宇建築藝術,以饗讀者。

傳統廟宇空間屬於半開放式,香火煙燻、落塵、蜘蛛絲、動物排遺、鼠患、蟲害、濕氣等環境因素都是造成神像彩繪層損壞的原因,平常性的清潔維護也格外重要。(陳承彥攝)

文/松竹齋

來到廟裡手持清香,抬頭看著神龕中的神像,喃喃細語向神明稟告,心中彷彿有了種安定與安心的感覺。神像不同於一般的文物,是具有信仰的象徵,更是善男信女精神與情感的寄託。然而神像的保存關係到材質、環境、年代與使用方式,因為雕塑材質常以木雕居多,亦有泥塑、紙糊、金屬或石雕等,神像供奉在神龕之中,長年接受到香火的煙燻,累積油煙,在宗教民俗慶典時,也會拜請神像參與遶境、過火、扶輦轎問事,早期還有民俗醫療挖取神像底座的木材做為藥引,經年累月下,神像難免受到外在環境損耗,或是受到蟲蟻的蛀蝕侵害,此時便需要專門的修復師來為祂們整治,而專門醫治神像大病小痛的神像修復師──金明偉,便是箇中翹楚。

兼學福州泉州雙派技藝 修復上萬尊佛像

新北市政府在2021年底,新增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其中「神像修復」技術保存者金明偉藝師,擁有30多年的神像修復經驗,在他手中修復的神像達上萬尊。

人稱「阿寶師」的金明偉說,台灣先民多半來自閩粵地區,粧佛工藝也隨著移民來到台灣發展,藝師傳承的技藝技法也有所不同,依承襲的師傅手路形成福州派、泉州派不同的風格。因此,神像修復不同於傳統粧佛工藝,須熟悉不同派別與技法的技術,並且還要能針對損壞狀況找到修復方式,對症下藥,延續神像的信仰精神。

金明偉回憶起自己與修復神像這門技藝的淵源,其實從小時候就種下了不解之緣。他表示,小時候住在北投石牌,因為家裡提供宮廟信仰服務,經常接觸神像,深深被每一尊神像的神態、服飾造型吸引,也對這些木刻手工的佛像產生了興趣,那時就時常拿起木頭開始做簡單雕刻來揣摩。國中畢業後,金明偉選擇不繼續升學,前往萬華龍山佛具行當起學徒。他笑笑地說,早期學藝不像現在技術體系的學校有老師從頭到尾教導,而是要從工作中學功夫,甚至要偷偷地學,自己想辦法練習或試作。

幸運的是,當時基隆「金山軒」出身的何金塗(阿塗師),正受聘於龍山佛具行從事粧佛。他觀察到金明偉在工藝上的用心與細心,因此另外私下指導神像細修及裝飾安金等功夫,金明偉也從阿塗師身上學習到非常多的工藝技巧,阿塗師成為他在粧佛領域的導師。

金明偉說,自己後來因兵役離開龍山佛具行,退伍後成立工作室,卻始終感念曾在龍「山」佛具店的學藝,以及源自於基隆金「山」軒的阿塗師教導,所以為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為「合『山』軒」。

圖中的神像便是金明偉藝師第一尊修復的「廣澤尊王」神像,開啟他神像修復之路。(陳承彥攝)

結緣14公分廣澤尊王 奠定神像修復志願

說起自己親手修復的第一尊神像,金明偉表示,那是在1991年初,他在鹿港的一家骨董店中,看到一尊僅有14公分高的「廣澤尊王」,神像臉部有嚴重蟲蛀,但體態與裝飾格外精緻,尤其是身上有著泉州派細如髮絲的漆線裝飾。他看著這尊小小的神像竟然有如此厲害的工藝,心有所感,因此開口向店主表達想請回神像嘗試修復的心意,最後花費2個多月的時間完成這第一件神像修復的工作。如今看著這尊神像,金明偉說:「祂是我神像修復啟蒙老師。」這尊神像,成為他跨入神像修復領域的第一步。

金明偉除了神像修復,也陸續參與傳統建築修復工作,包含板橋林家花園、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台北霞海城隍廟等,其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便是台北霞海城隍廟的修復任務。他說,在台北霞海城隍廟參與修復時,受到城隍廟管理人陳文文委託,修復清代咸豐年間的木刻對聯,至此與台北霞海城隍廟結下不解之緣。當時陳文文感受到修復工藝上頂真的精神,跟金明偉說:「我把神像交付給你,你要把祂顧好。」自此奠定了金明偉在神像修復上的目標與決心。

台北霞海城隍廟委託金明偉藝師負責維護整理神像,包含慶典前夕神像帽飾與袍服的更換整理。(陳承彥攝)

已修如舊不失原味 賦予神像新生命

在修復神像這項工藝上,金明偉抱持著「寧可不修也不亂修」的原則,並且堅持做到「已修如舊」。他表示,每尊神像的來源、年代、技法都有所不同,也有非常精采的信仰故事。在修復過程中不斷思考如何保存神像原有工藝,尊重原創者的技藝,透過修復可以保存下來,傳遞神像的脈絡與價值,他笑笑地說:「這樣才可以從神像身上偷學到功夫。」

2021年時,金明偉受託修復台北市定古蹟陳德星堂奉祀的神像,當時陳德星堂的董事長與幹部團隊將3尊神像請去合山軒,金明偉依照神像體態樣貌、裝飾與工藝技法,推斷出這3尊神像的製作年代。董事長聽完他的說明與分析,表示推斷的年代完全符合,這也再一次顯示了金明偉在神像修復領域的專業,後來他依照3尊神像不同特色和工藝完成修復,獲得了陳德星堂所有人的肯定。

圖中神像損壞處(左下方木座)與裂痕(腰帶下方),常以「羅粘香」做成填充物,修補損壞的地方。(劉俊廷攝)

金明偉說,他非常感謝眾神的照顧,而他的兒子金健德(阿德)也願意跟他一起傳承這項工藝,父子倆攜手秉持「頂真」的精神做下去,從修復神像的過程中融合前輩們的智慧,讓神像再次被賦予新的生命,但不失原本的味道,並且延續每尊神像上精采的故事。

金明偉藝師的兒子金健德,從小耳濡目染並隨父親學習,2021年與父親一起進行新北市市定古蹟蘆洲保和宮神像修復案。(陳承彥攝)

〈工藝小常識〉

修舊如舊大挑戰 延續無形文化價值

神像乘載著信仰、情感與文化脈絡連結,不會隨意重新製作或取代。因此許多歷史悠久的神像上有著歷次修復整理的痕跡。金明偉解釋,神像損壞狀況若在60%以下,稱為「修復」;損壞狀況80~90%以上,稱為「整修」。而神像修復的過程,依照金明偉的修復程序,必須包含清潔、修補、打磨、補線、安金、裝飾、上蠟等工序。其中清潔的時候還要進行損壞評估,才能確定修補的方式。補線則依照神像既有的漆線或粉線裝飾圖紋樣式進行修補。裝飾程序則是依照神像原有的物件、顏色,進行鑲嵌、螺鈿、彩繪等細節製作,最後則上蜂蠟做保護層。

金明偉強調,神像修復或是整修,最大挑戰就是既有面容和神態的保存,這是信徒最深刻的記憶,如何在修復完成後保有原神像上工藝的巧思及技法,還不失原有的神態面容,這些便是神像修復藝師專業之處,延續神像原有工藝的手路及裝飾,達到所謂的「修舊如舊」的精神。

神像修復過程中,除了保有原有風格裝飾,在細節上當原有裝飾模糊不清時,金明偉藝師會與神像所有人討論修復方式,並依照神像裝飾原有的常理方式,施展不同的技法,突顯神像細節處。(陳承彥攝)神像整理後,可以看到胸前開襟兩側衣領及周圍,利用「開金」技法增加衣領裝飾的細節巧思,周圍以漆線安金紋飾做搭配,腰帶上則以傳統螺鈿樣式修復,展現神像整體的細膩。(陳承彥攝)

精湛粧佛工藝 展現傳統生活美學

神像粧塑,講究者聘請粧佛藝師粧塑,甚至也有不惜重金禮聘名師製作,成為精湛的藝術作品,在廟宇或是家庭的祭祀空間中,也呈現一種生活美學的環境。

所謂「粧佛」指的就是製作佛(神)像的工藝,常以木、土材料經過藝師巧思塑造而成。粧佛工藝大致可分為泉州、福州、漳州等派系,各有代表性和獨特性,融合雕刻、裝飾與宗教儀式,表現豐富的民間信仰文化和內涵。

神像修復需延續原有的工藝表現,神像體積越小、神像身上的細膩度越高,越能展現修復藝師的功力。圖中神像肚子以下的紋飾,利用漆線(灰色線條)進行紋飾修復。(陳承彥攝)神像裝飾修補,考驗藝師在修復上的經驗、眼力與技法,圖中金明偉藝師正為神像進行漆線的修補。(陳承彥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