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工藝之美】父子3人珍錫創藝─錫工藝人間國寶 陳萬能家族

2022/12/10 05:30

陳萬能帶有吉祥招財寓意的作品〈牡丹雀〉。

文.攝影/高依汾

早在40多年前,台灣的傳統打錫工藝就面臨夕陽產業的危機,卻在陳萬能的創意中,走出一條新路線,讓「錫器」成為兼具藝術價值的「錫藝」,不僅帶動同業受益,自己也於2011年成為文化部認定的人間國寶,如今後繼有人,兩位兒子陳志揚與陳志昇,亦於2020年成為彰化縣政府認定的「錫工藝」保存者。1門3傑的陳萬能家族在台灣錫工藝發展史上,留下深具意義的一頁。

台灣的廟宇信仰文化多元且蓬勃發展,光是內政部登記有案的寺廟就超過12000座,而香案上常見的五供具──香爐與成對的花瓶、燭台,更是不可或缺的器皿,因為民間常在這五供上較勁工藝,又有「五賽」之稱。「錫」在古代與「賜」同義,有「賜與」、「賜福」之意,用於打造祭祀禮器格外有意義,陳家從陳萬能的祖父開始從事錫工藝,巧合的是祖父名喚「陳賜」,似乎冥冥之中注定這個家族就是天選之人。

從錫器到錫藝 唯有變才是不變

陳萬能1942年出生於鹿港的錫藝世家,國小畢業後即跟隨父親學習傳統製作錫器的方法。1968年他將象徵步步高升的「龍燭台」與添丁興旺的「紅柑燈」合二為一,創新設計出「龍柱柑燈」,在業界豎立自己的風格。而後又將鹿港龍山寺前的九龍池縮小,打造成能放在家中觀賞的迷你版「噴水九龍池」引領風潮。1979年創立「萬能錫舖」後,更將消化不完的訂單,與同業合作生產,讓一批原本已轉業或退休的師傅迎來事業第2春,也翻轉錫工藝走向夕陽產業的命運。

陳萬能人生轉捩點作品〈龍柱柑燈〉。(陳萬能提供)

陳萬能常將「昨日創新,今日傳統;今日創新,明日傳統」掛在嘴上,他認為唯有不斷改變,才能免於被時代淘汰。陳萬能捨棄以往業界常用鉛來搭配錫的鉛錫合金,改以純錫製作,使錫藝品的外觀恢復原本如銀一般的亮麗光澤,並致力於讓「錫器」除了實用功能,還具有「錫藝」的觀賞價值。陳萬能走了一條傳統打錫工匠無法輕易跟隨的創意路線,這樣的創新精神也讓他在2009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2011年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也就是俗稱的「人間國寶」。

國寶之子 兩人成為錫藝保存者

陳萬能4個兒子當中,3子陳志揚與4子陳志昇均曾至美國留學,教授在得知其家族所從事的產業時,都建議他們回家好好保存珍貴的技藝,發揮自己的文化特色。兄弟兩人也不負眾望,於2020年雙雙獲得彰化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弟弟陳志昇承接父親技法,主要以宗教題材為主;哥哥則走現代藝術風格,設計包括如:酒器、溫酒壺、茶葉罐等生活器具。

陳志揚現代藝術風格作品〈旅的記憶〉,由大到小可收納成1件容器。(陳志揚提供)

不同於東南亞的錫製品以鑄模量產,陳家的作品多以手工打造,陳志昇解釋:外面一般販售的錫製品,通常是8成翻模、2成手工,而自家產品則是8成手工、2成使用模具(如:上方燈罩或下方平台),每1件作品往往要花費1~2個月以上的製作時間,即使要價超過百萬,還是供不應求,目前訂單已經排到5年後。

陳志昇提到他們的客戶不是只有高端市場,曾有位年輕學生因為很喜歡他們家的作品,在19歲的時候就先預訂了1組,然後開始計畫性存錢,等到幾年後錢存夠了,產品也剛好完工交貨。

目前陳家的訂單仍以宗教類型產品為主,相信只要台灣的廟宇文化存在,身為業界第1把交椅的陳家,就會一直有生意上門,這也再次證明:只要產品品質夠好、且能做出差異化,就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陳志昇的宗教題材作品〈合境神將〉。(陳志昇提供)

陳家獨特錫藝 吉祥寓意、造型取勝

在陳志昇眼中,手工打造的錫藝品最困難之處倒不是在技術上,而是在於造型,如何從歷史典故與書籍當中,揣摩出神將或特定人物的神韻;如何佈局,做整體造型上的配置;如何拿捏裝飾上的細節,達到多一分太滿、減一分太少;如何把吉祥寓意融入作品中,賦予作品文化內涵……這些都沒有可遵循的SOP標準,也是創作者最難掌握的地方。

陳志昇認為作品要能「得主人意」,並非一味順從客人要求。如果一個合約裡,交貨條件是「作品要讓客戶滿意」,其實是相當抽象的事。舉例來說,客人想要做一匹馬,可以開出像是:馬的大小、動作是在奔跑等大方向的條件,至於細節上的處理,如馬奔跑的姿態等,必須交由創作者來決定。事前溝通與對創作者的信賴是成功關鍵。

在各種人物造型中,最難做的依序是女性、文官、小朋友,陳志昇分析這就像寫書法一樣,筆畫愈少愈難寫,反而更能顯露出作者的功力。要用不明顯的線條來表現出細膩神情,需要相當仔細的觀察與拿捏才能完成,所以越粗獷與醜陋的人物,反而愈好發揮。

陳志昇製作出最難揣摩的文官神情。

陳志昇舉例,在作品〈印劍官〉中,印官是文官,有厚眼皮及瞇瞇眼,也有人稱為蟾蜍眼,屬於慈眉善目的造型;劍官是武官,擁有豹頭環眼,以威武來震懾邪魔妖道。印官手上有隻大鵬鳥,劍官則手持一把扇子,這是因為作品的收藏家堂號裡有「鵬」、「善」兩個字,所以特別取其諧音來創作。一般傳統的作品表面通常以光亮面來呈現,但陳家會利用「花紋」來取代顏色,如作品中的印官身上衣服就有紋樣。有趣的是,客戶還加碼提到希望劍官身上能有6塊肌,而且是要「美國版」的那種,於是這尊獨一無二的「猛男劍官」就此誕生。

陳志昇客製化打造的「6塊肌猛男版」劍官。

在陳家的作品中,無論是人物的頭髮或鬍鬚,都是很「厚工」的。像陳志揚的作品〈門神〉裡,兩位主角秦叔寶與尉遲恭的鬍鬚,均不會為了省事,採用市售現成的錫絲,因為錫絲是以液體錫漿製作,從頭到尾整條粗細都一樣,會給人僵硬、不自然的感覺;為了追求美感,必須先用碾壓器把錫片壓到最薄,再用裁刀剪裁至最細,因為是手工裁剪,尾端可以剪得尖尖的,這樣更接近鬍鬚自然狀態。

陳家在頭髮或鬍鬚上,為求自然,製作費工。陳志揚傳統風格作品〈門神〉。

看著兩位神明臉上的千絲萬縷,讓人更加敬佩陳家在錫工藝上為了達到至善至美,所做的努力與用心。

錫工藝特性 加法藝術

錫的特性是質地軟、延展性佳、熔點低,簡單工具就能灌鑄或鍛造,也因此成為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但台灣並不出產錫礦,全部仰賴進口,這些從東南亞進口的錫錠,每塊25公斤重,使用前需先加熱使其熔化,再手工壓製成錫片,將圖稿描繪於錫片上,裁剪後置於成形工具(如:木臼)內,敲打鍛造成所需的造型,因為錫質地軟,冷鍛敲打即可塑形。

進口的錫錠每塊25公斤重。(陳志昇提供)錫錠要手工壓製成錫片後才能使用。

錫的熔點大約在攝氏230度,若需將不同部位的零件接合時,會以加熱後的烙鐵沾錫來焊接,因為使用同一種材質,焊接完後再加以修飾,表面就看不出有接合的痕跡。

陳志昇形容錫工藝是一種「加法」藝術,要做一尊人像時,會由臉部開始抓好大小比例,再做身體軀幹,全部都是一片片加上去組合而成;石雕與木雕就屬於「減法」藝術,由一大塊原始材料,逐步削減成形。至於錫藝品的保存方式,陳志昇建議只要放在玻璃罩中,隔絕灰塵即可。

將錫藝品放在玻璃罩中是最佳保存方式。

陳萬能父子3人小檔案

◆陳萬能:1942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錫工藝世家,1988年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1993年獲行政院民族工藝獎,2009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2011年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2012年獲頒「國家工藝成就獎」。

「錫工藝」人間國寶陳萬能。(陳萬能提供)

◆陳志揚:陳萬能3子,1972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成功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博士學位。1987年正式習藝,1992、1994、1995年獲民族工藝獎,2002年獲台灣工藝競賽優選,2003及2004年獲國家工藝獎,2020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

彰化縣政府傳統工藝保存者陳志揚擁有博士學位。(陳志揚提供)

◆陳志昇:陳萬能4子,1975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1997年正式習藝,1998年獲傳統工藝獎三等獎,2002及2003年獲國家工藝獎佳作與入選,2011年獲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類一等獎,2020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

陳志昇延續父親陳萬能技法,在宗教題材上發揮所長。(陳志昇提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