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顏三泰創作北港藝閣 面臨傳承難題

2009/04/07 06:00

記者陳燦坤/北港報導

雲林北港農曆3月迎媽祖的重頭戲「遊街藝閣」,今年出現鄉土題材,藝師顏三泰以集斌社進京演奏的故事融入創作,並參考大量史籍重塑大內皇宮的場景,將北港兩大民俗主流藝陣與藝閣相互結合,為北港廟會文化創造新視野。

台灣藝閣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朝,顏三泰表示,之前農曆3月迎媽祖的藝閣,題材多半是以歷史或神話故事為主,去年北港藝閣比賽落幕後,他曾思考今年該如何擺脫窠臼、尋求突破,改變民眾對藝閣的刻板印象;友人建議他,不妨將北港引以為傲的南管樂曲〈御前清曲〉變成藝閣,故事內容指當地百年藝陣集斌社名氣遠播,經當時台灣巡撫唐景嵩舉薦入京,在光緒皇帝面前演奏南管,但最棘手的問題在於沒有藍本可循,只能慢慢摸索。

為完成這項創舉,顏三泰與妻子仔細翻閱許多書籍,逐漸拼湊出氣派的大內皇宮,同時根據台灣故宮蒐藏品圖片,製作縮小版的刺繡龍袍、皇冠、披肩,方便遊街當天扮演皇帝的小朋友穿戴。藝閣的皇帝相當威風,不僅有皇后、宮女陪同欣賞南管,御前侍衛也隨侍在旁,再加上四名集斌社演奏和演唱者,基本演員多達十餘人,陣仗頗為壯觀;顏三泰表示,遊街當天集斌社打算安排傳承南管的學童登台演出,絕對不是擺樣子、充場面。

十餘年前以貨車改裝的藝閣甫推出,因載重量提高,參加角色扮演的學童人數暴增,有幾年參與的學童人數實在太多,藝閣可以塞椅子的縫隙都站滿學童,後頭還有大批學童排隊等候,為滿足這些孩子遊街的願望,出資訂製藝閣的社團只好想出變通辦法,演出學童分成白天、晚上輪流搭車。

「北港孩子對藝閣的熱情沒有消退,只是受到課業影響而無法參與」,顏三泰與彩繪師黃志偉一語道盡民俗薪傳的無奈,遙想過去小朋友搶著坐上藝閣遊街,還得透過層層關說,希望全家藉此受到媽祖婆庇佑,現在則是藝師需幫忙找小朋友湊人數,去年媽祖出巡剛好遇到假日,學校沒上課,參加藝閣的學童人數又再度爆滿。

顏三泰表示,藝閣雖非北港獨創,但北港藝閣迄今仍是全台最具規模,也堅持由真人上車扮演各種角色,相較於農曆3月迎媽祖,各地廟會藝閣幾乎改由模特兒假人充場面,更顯現北港傳統藝閣的可貴。而藝閣假人充斥的現象,多少反映了在地文化所遭遇的困境,北港學童如何在文化薪傳與兼顧課業之間取得平衡點,是北港民俗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