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精緻.人文.小而美
漫步加州柏克萊榆林區

2005/12/19 06:00

《說書》文.攝影◎鍾芳玲

當現今全球的主流趨勢都在鼓吹以快、以大、以新,做為進步與現代化的指標之際,一切求慢、求小、求古的榆林區(TheElmwood District)無疑是在時代的潮流中開倒車、唱反調。發現這個美國加州柏克萊東南方的小社區、認識這裡的人、事、物,卻彷彿走入一個以手工業為主、自給自足的莊園般,讓我產生莫名的喜悅與感動,深深覺得一個理想的居住環境當如是!

邂逅龜島書店

一切還是因書而起。由於客居舊金山,我對僅有二十分鐘車程的柏克萊並不陌生,除了常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下簡稱柏克萊加大)走動外,還不時逛逛緊鄰校園的電報街、西邊靠海灣的時髦第四街商圈,或是到柏克萊北方的「美食區」(G o u r m e tGhetto)用餐,當然,這三區的諸多書店都成了我獵書的場所,但是我的觸角偏偏沒有延伸到東南方的榆林區,直到我拜訪這區的「龜島書店」(T u r t l e I s l a n dBookshop)為止。書店主人羅傑.威可(Roger Wicker)在1990年時與另一書商合夥開了此店,專賣絕版珍本書,原來在市中心捷運站附近營業,我曾在九○年代初期逛過這家頗具規模的古書店。

1999年兩位合夥人分道揚鑣,羅傑保有書店名,並將書店移到榆林區的克雷蒙街(Claremont Ave.)上,我到最近才有機會探訪遷址後的新店。

「龜島」是早期印地安神話中對北美的稱呼,而龜又是長壽的動物,所以書店的名號象徵著本土與好運的意味。店裡書種以人文類為主,藝術圖像書又為大宗,另外兼營版畫、攝影、藏書票等印製品。不大的店面( 約二十五坪)卻處處有驚喜,這裡不僅有美國文學「敲打運動」(beat movement)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信件,還有二十世紀初英國著名的手工印刷社(Doves Press) 以上好的羊皮裝訂、限量出版的上下兩冊《浮士德》。我在此還翻到師承郎靜山的華裔攝影名師單雄威(Don Hong-Oai)的絕版攝影集,並看到了幾幅他沖洗的多層次黑白照。一本1847年美國費城出版的《產科圖表》(Obstetric Tables)內有作者史帕特(G.. Spratt)關於助產過程的詳盡解說與多張繪圖,有些甚至是彩色摺疊圖,一頁頁攤開來可以展示母體內胎兒的變化,以及接生的分解動作。這本書在多元媒體發達的今天,已不再被用來當醫學教材,但因其精巧的立體書形式,而成了藏書家蒐藏的對象。

「龜島書店」的寶貝甚多,特別引我注意的,是一個封裝了細細長條印刷文字的酒瓶,瓶口還掛了一個I S B N書籍條碼。由瓶上的酒標得知這個姑且稱之為「酒瓶書」的物件,是1991年由紐約一家出版社(Flockophobic Press)請一位藝術家A. S. C. Rower所設計,瓶內的印刷文字內容則是來自作家Steven J. Bernstein所寫的書《Strip Poker》。這種由藝術家以非傳統方式呈現的「書」,在西方通稱為「藝術家之書」(a r t i s t s'books)。想要細讀瓶內的文字,就非得打開密封的瓶塞,但這勢必會破壞藝術品的完整性,我也只能望著酒瓶猜猜裡面的內容罷了!

「小即是美」的生活哲學

幾次和羅傑接觸後,發現此人的精采度不亞於他店裡的蒐藏。

曾經當過記者、編輯、基金會的圖書資料負責人,後來在南卡羅納州一家以賣新書為主的書店當了五年經理,將書店轉虧為盈,1981年搬到柏克萊,在此一住就是二十餘年,他非常以這個城市的開放、多元、社區導向為傲,而榆林區更是他的最愛。

羅傑開店前,雖然有幾年在舊金山一家古書店當經理,但還是住在柏克萊,一直搭捷運通勤,我隨口問他為什麼當年不開車上下班,他表示自1970年初期把車子賣掉後,就不曾再擁有車,大眾運輸系統是他的代步工具,這不僅節約又環保,符合他簡簡單單過生活的哲學。他坦承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深受德裔英籍經濟學家修馬克(E. F. Schumacher)的著作《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中譯本由立緒出版)的影響。

修馬克這本文集充滿了人文關懷,從書的副標題「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Economics as if PeopleMattered) 就可看出。他不賣弄學院派的字眼與理論,在書中對貪婪的物質文明提出批判,並試圖提出一些實際的建議,《小即是美》自1973年出版以來,在西方引發了諸多討論,並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其中心思想在於指出現代經濟學過度強調高額消費、大量生產,這些所謂的「進步」或「成長」的表徵,其實蘊含了暴力衝突、人際疏離、破壞生態、資源無法復原等負面結果。修馬克也批評超高科技違反人性,剝奪了多數人去享受以手、腦從事有創意、有助益的工作。

修馬克同時指出,人類的需求是無限的,而想要達到無限,只能透過精神層面,絕不可能經由物質領域。在資源有限的世界,人類應該是企圖壓低消費而達到最高的自我滿足,而非不斷擴大消費,如此也才能減少人與人、國與國間的對立。他認為當今經濟、政治、社會上的許多問題,起源於人們一味盲目崇拜巨大(giantism),因此有必要強調「微小」(smallness)的好處,以達平衡、中庸之道。他因而推崇自給自足的小社區,認為身處一個小單位的組織裡,人們較易於關照所擁有的土地與自然資源,並且比較不會像倚賴世界經貿體系的人們般,易於介入大規模的衝突與暴力。他在書裡鏗鏘有力地說到:「人類是渺小的,因此小即是美。追求巨大就是走向自我毀滅。」

猶太主題,科幻奇想

我非常贊同「大」並非就好,但也不認為「小」就一定美,然而整個榆林區卻似乎成了展示修馬克理論的最佳典範。以書店景觀來看,和「龜島書店」同一個街區上,有另外兩家以賣新書為主的小型獨立書店,其一是以猶太為主題的「愛費寇門書店兼禮品店」(Afikomen Books & FineJudaica),由猶太裔的傑瑞.德布利曲(Jerry Derblich)在1991年時創立,成了舊金山灣區極少數以猶太為主題的店面,髮上總是夾著傳統猶太小帽的傑瑞不時在店中熱心回答顧客問題。

至於另一家專賣科幻、奇想、偵探類小說的「黑暗嘉年華書店」(Dark Carnival Bookstore)則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店主人是傑克.任斯 (Jack Rems) 是此類書籍的愛好者,1976年當他還在柏克萊加大念物理系時,就開了這家書店,而今「黑暗嘉年華」已是此類型書店中的佼佼者,裡面的許多書種在一般連鎖店都看不到,因而得到許多書迷與作家的支持。

形而上、文學、園藝

與這三家書店相隔十來分鐘腳程的艾須比街(Ashby Ave.)與學院街(College Ave.)還分別有著1965年就創立的「雷溫形而上書店」(Lewin's Metaphysical Books),專賣與心靈探討、自我成長、泛宗教、甚至占星術等類別的書;以及一家別出心裁的書店「黛洛維夫人的文學與園藝」(M r s.Dalloway's Literary & Garden Arts)。顧名思義,這家書店是以文學和園藝做為主題,合夥的兩位女性創辦人馬麗安.艾巴特與安.利赫(Marion Abbott & Ann Leyhe)是三十年的老友,又都在榆林區居住超過二十年,更重要的是她們各自有著出版的經驗,艾巴特曾任主流出版社的編輯,也寫文章、書評,利赫則曾長期擔任園藝雜誌的圖片編輯與研究員,如此的背景促使她們把兩人的喜好──文學與園藝──結合在一起,並開了這家店,而店名的靈感則是適切地來自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著名小說《黛洛維夫人》的開場白第一句話 :「Mrs. Dalloway said she would buy theflowers herself.」(黛洛維夫人說她自己要去買花)。除了書籍以外,店裡更闢有一個角落陳列花草盆栽,供人欣賞與採購。踏入這個粉綠與米白色調的明亮空間裡,彷彿置身在一座孕育苗圃的溫室暖房中。看過數千家書店,我不得不承認這家書店確實是創意十足。

星星食品雜貨店

榆林區的其他商家也和這些小書店一樣有特色、有個性。在這裡,你看不到麥當勞、星巴客、渥格林(Walgreen's, 美國著名的藥房、便利商店)那些在大城市四處林立的全國性連鎖店,百分之九十的店家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獨立小商店,兩、三家商店就算有少許分店,也只是在舊金山灣區開少少幾家。一些店家甚至在上世紀初就已存在,並由同一家族經營,例如學院街上的「圖藍尼恩地毯公司」(Tulanian &Sons Rug Cleaning and Repairing)1922年開張,現由創辦人的孫子、孫女經營。同年在克雷蒙街上開張的「星星食品雜貨店」(StarGrocery)則由希臘裔的帕帕斯(Pappas)兩兄弟傳到第二代尼克.帕帕斯(Nick Pappas)手中,近六十歲的尼克延續開店以來的傳統,讓顧客採買時可以記帳,不必當場付現金,我在店裡瀏覽時,發現來客都直呼尼克的名字打招呼,可以看出主客關係良好。

這家老式雜貨店還沿著櫥窗闢了一個小小的二手書區,鼓勵人們留下一本不要的書,就可以從書區中挑一本書帶走,這個「以書易書」(L e a v e A B o o k, T a k e ABook)的點子,的確是一個貼心的服務。

犁牛尾巴小店

除了書店以外,我個人對榆林區最感興趣的一家商店當屬艾須比街上的「犁牛尾巴」(T a i l o fthe Yak),單是這個怪怪的店名,就已經勾起我的強烈好奇心。

走進這家不到二十坪的小店,我覺得像是走入了畫家夏卡爾(MarcChagall)那神祕又瑰麗的畫面,店裡充滿了難以歸類的奇特物品,南美與歐洲的木雕聖像、中國的油紙傘與燈籠、一、兩百年歷史的英國骨董首飾、質地絕佳的緞帶、布滿刺繡的抱枕、造形各異的海底化石與貝殼、以假亂真的紙製蔬果、色彩繽紛的鮮花、胸花與手工玻璃杯。走到店後方赫然發現一個落地巨型鳥籠,裡面飛舞著一對鴿子,周遭則圍繞著蝴蝶標本、乾燥葉片收藏簿、和一隻龐大的鴯苗鳥(emu;俗稱澳洲駝鳥)標本。在水晶燈的閃閃照射下,「犁牛尾巴」宛如就是一個動物、植物、礦物、人造物共同拼貼出的絢爛劇場。

這家別具一格的店最早販賣以西藏為主題的相關文物,由三位大學生在1972年創立,開店之初正巧一位仁波切來訪,於是為這家店命名為「犁牛尾巴」,由於犁牛是青藏高原的珍貴動物,且傳說犁牛的尾巴能驅邪,又常用來做為法器之用,因此是吉祥的象徵。

1975年,在此工作的愛麗絲.霍夫曼.萼博(Alice Hoffman Erb)頂下這家店,保留了店名,但卻發展出自己的風格。有藝術史學位、酷愛旅行的愛麗絲,二十來歲起足跡就遍及歐亞非等地,看到異國特殊的民俗藝品和古董首飾,就常帶回國販賣,有了這家店,無疑更能把自己的興趣與工作結合在一起。

愛麗絲在1980年延攬了蘿倫.史汪.麥肯塔錫(L a u r e n S w a nMcIntosh),蘿倫在柏克萊加大念藝術系時,曾在附近花店打工,她對花的創意擺設讓愛麗絲極為傾心,因而日後敦請她為合夥人,由蘿倫統籌店面與櫥窗的陳列,這兩位同具藝術背景、以美化人生為宗旨的女人替「犁牛尾巴」營造出絕佳的氣氛與美感,在口耳相傳下,這家小店成了品味人士必訪的目的地。

「犁牛尾巴」真正吸引我這個愛書人的,其實還是與書、文字、印刷相關的物件。由於蘿倫喜歡、也擅長花體書寫(calligraphy,類似中文的書法),所以店裡不僅有許多復古的鵝毛筆、各色墨水,還有不少張1756年維也納出版的書《拉丁花體書寫》(Calligraphia Latina) 的散頁,每一頁都有漂亮的花體字母,書頁邊緣並配上大量的線條、天使、動物等裝飾性圖案。另外還可看到十九世紀末的手繪建築藍圖,以及來自中國的〈側人明堂圖〉(由署名洪葆榮者所繪的側面人身經穴圖)。「犁牛尾巴」在這些泛黃文物的襯托下,益發顯得氣質不凡。

很多人建議愛麗絲與蘿倫到其他大城市開分店或是建立網站搞郵購,她們卻不為所動,堅信唯有專注經營一家店,才可能保有道地的獨特性。至於網路郵購,意味著得雇用更多人、管理變得更複雜,這些都只會讓她們分心,喪失工作的樂趣,賺錢並不是她們的終極目標。兩個女人真正的快樂,是看到來客因為親身感受這家店的美麗而快樂。

我不禁想起修馬克在書裡的描述,當人們以自己的手腦,依自己的時間、步調去從事有創意、有助益的工作時,他們已經不會意識到工作與閒暇的區別。我幾次到「犁牛尾巴」採訪,發現店裡既無電腦,名片上也沒有ema i l帳號,他們的所有商品資料全都是手寫在筆記本裡,並且附上手繪的圖形對照,看我一臉驚訝的表情,蘿倫對我認真說道:「我們是非常維多利亞時代的。」(We are very Victorian── 表示她們的作風很老派,一點也不現代化。)

修馬克的烏托邦

在這個Microsoft,iPod,Google為主流的時代,當超快速、超容量成了最高指導原則,摩天大廈、巨型購物中心成了工作與消費的競技場之際,規模小、步調慢的榆林區卻反其道而行,與其說它的存在是一個奇蹟或特例,不如說它印證了人心對另一種生活形態的渴求。

修馬克、修馬克,如果你在天上有知,應該會對這個帶有浪漫、烏托邦色彩的社區感到驕傲,並欣慰地發出「小即是美」的讚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