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家長看過來〉上才藝課 聽力別受傷

2014/06/03 06:00

余仁方。(圖片提供/新自然主義)

文/余仁方

許多樂器的音量會產生大於85分貝的聲音,要適度做好防護措施。(圖片提供/新自然主義)

幫孩子選擇才藝課程時多留意是否會產生較大聲音,如果有的話,應視需要準備相關的聽力防護用具,降低音量對孩子聽力的影響……

要保護聽力,從音量控制上著手是最好的方法。(圖片提供/新自然主義)

許多家長會讓孩子去上語言、繪畫、舞蹈、音樂等才藝課,孩子透過才藝學習的過程,可啟發廣泛的興趣,對孩子來說的確有正面教育作用。

然而,某些才藝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音量,例如打擊樂器,孩子在敲敲打打中所產生的音量其實相當驚人,像爵士鼓的鼓聲音量很容易超過90分貝,而音量一旦超過90分貝就有聽力受損的疑慮,家長一定得有所防範才行。

要保護聽力,從音量控制上著手是最好的方法,只要演奏者控制彈奏的力道就能控制音量;然而在實際敲打練習過程中,要小朋友以感受音量的大小、控制彈奏力道的方式來防範聽力傷害是有困難的,特別是鼓聲這種頻率較低的樂音。

人耳對頻率低的聲音較不敏感,除非音量夠大,可是當低頻的音量大到讓人有所感覺時,其實已經造成聽力的傷害。

因此最好的做法是,幫孩子選擇才藝課程時,多留意是否會產生較大聲音,如果有的話,應視需要準備相關的聽力防護用具,降低音量對孩子聽力的影響,讓孩子可以在健康的環境中快樂學習。

<Check Point 1>學校課程 也有風險

和孩子的才藝課一樣,學校的音樂教育課程也有相當的風險,因為有許多樂器的音量會產生大於85分貝的聲音。因此美國北德州大學會在所有的樂器練習環境處標上「有風險的教學環境」,除了讓學生知道音樂可能引起的聽力損失風險,同時也提供相關資訊,讓學生在學習樂器時,適度做好防護措施。

要注意的還有學校的軍訓射擊練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靶」,因為是實彈射擊,所以進行時,務必配戴耳塞或耳罩等聽力保護裝置;倘若是軍校、警校的學生,必須長時間頻繁地練習,防護配備更是不可缺。

<Check Point 2>有氧運動噪音 也常疏忽

除了正規的課程外,學生的課外活動也要留心,例如有氧運動課程。

曾有報告指出,此類課程上課中的噪音量高達106分貝,並且只有21%的音量低於90分貝,因為學生和教師在進行有氧運動時,現場的音量除了音樂,還有人員的說話聲、地板的摩擦與碰撞聲、空間的迴聲等額外的噪音,所以在進行這些活動時,若以安全音量85分貝為限,那麼音樂的音量絕不可超過80分貝,否則就有風險。

還有,課後舞蹈活動(如舞會)也很容易產生噪音,而且這些噪音的音量往往都是有害的;有研究指出,學生在參加學校舞會後,會出現暫時性的聽損和輕微的耳鳴現象。為了大家的聽力健康,在參加類似活動時,最好能呼籲主辦單位做好音量控制,而參加者也最好自己有所「準備」。

坊間的耳塞種類很多,有些可以做到只阻隔有害音量,但不影響正常交談,且外觀設計相當精巧,配戴後不仔細看完全看不出來;只要做好防護配備,就可以開心且放心地與同學同樂。

最後,在學校還要注意老師上課時的麥克風。為了讓學生可以充分學習,老師除了努力備課外,在課堂中常常會使用麥克風,然而為了讓坐在最後一排的同學也能聽清楚授課內容,通常麥克風的音量都不小,不知不覺就會影響老師和前排學生的聽力狀況。

其實想讓教室中每一位同學都能聽得清楚,放大音量並不是唯一做法,只要前、中、後多設幾個音箱,就可以讓聲音平均傳送到每個同學身邊,讓師生都能在安心的環境下授課與學習。

<作者小檔案>余仁方

現任長庚大學醫療機電所副教授、美國耳鼻喉科暨頭頸部醫學會科學會士,是台灣第一位專研聽覺科學、預防聽損的權威專家。他指出,台灣人最主要的聽力殺手有二, 一是「不良生活習慣」,二是「長期暴露噪音環境」。對於現代人手機、耳機不離身,以及對聽力的漠視感到十分憂心。

(圖片提供/新自然主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