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愛地球行動〉到山上過樸門生活

2015/08/03 06:00

吃自己種的米,從陽明山擴展到台東池上等地。

文/亞曼 照片/野蔓園提供

往陽明山紗帽路,一路蜿蜒向上,一不留神,就會錯過隱身草叢與枝葉之間,坐落在陽明山半嶺的野蔓園,這是我花了10年時間摸索、打造友善環境土地的「樸門部落」。

野蔓園沒有整齊的菜園,草長及膝,看起來沒在種菜,但隨處都有當令的食物,東翻西找,就從地上拉出一顆成熟的小南瓜、胡瓜,每天餐桌上的菜色端看老天決定讓你找到什麼。野蔓園,是我推廣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的園地,最重要的老師與夥伴;在這裡,吃住用都遵循樸門照顧地球(Earth Care)、照顧人(People Care)、資源分享(Resources Share)三大基本倫理。

來到野蔓園,人可以回到在自然中原本的樣子,煮飯要自己生火,上廁所可以堆肥,洗澡的水再淨化回收利用,生活起居都刻意設計得不方便,讓來拜訪的朋友體會,了解現在的方便是犧牲未來的永續性,進而思考改變的可能。

<捫心自問>大人造成的問題 卻要子孫承擔

40歲以前,我是事業有成的唐先生,開建築公司、做電子業、有線電視,所有的工作都對環境極不友善,只想著賺錢給家人,認為環境問題是學者專家的責任,和家人是同屋簷下的陌生人,身體也出了狀況。

而女兒一句「還不是你們大人造成的問題,做不到的事還要我們小孩來做」,讓我反省:大人們把環境搞得一團亂,卻是子孫承受後果,我們怎麼可以事不關己?

40歲之後,我決定退休,赴印度學習自然療法、到中國學中醫、回台灣加入與自然和土地共生的社群。我意識到只有回到自然,擺脫食衣住行的「非自然」限制和束縛,能讓自己、家人、土地、環境都找回健康。於是,2004年在陽明山開始經營野蔓園,一路摸索,導入樸門永續設計,向大自然學習,2007年推廣「吃自己種的米」計畫,耕種陽明山上最後一片梯田。

<吃自己種的米>土地一旦失去 就回不來

1957年,陽明山上整片的梯田,2013年,只剩下野蔓園耕種的這一塊。起初,想要自己種米吃,開始了「吃自己種的米」計畫,由穀東投資,收穫時按投資單位分得米糧。穀東可以隨時來看自己種的米,或幫忙農事,一起插秧、割稻,取得無毒的安心食材,得到最貼近土地的食農教育;而野蔓園和代耕的夥伴則在耕作同時取得生活所需的米糧,也不用擔心農產品的通路。目前「吃自己種的米」計畫從陽明山擴展到台東池上、宜蘭員山、深溝、羅東和桃園龍潭,採取友善耕作無農藥、無肥料、堅持天然日曬。

人工全日曬的糙米,是老天爺賞臉才有的陽光專屬滋味,又Q又軟又香。當種了一輩子米的86歲的老農木伯說:「你A米溝袂拍呷!」就是一種肯定。現在,木伯也跟著我們一起用最自然的方式耕作,自己保留種子、育苗,為自然留一片淨土。我們選擇每一頓飯的食材,都會影響田裡種些什麼。不吃米,很多農田乾脆休耕,甚至是蓋起了豪華農舍。土地一旦失去,就回不來了。

曾經,有朋友擔心我種菜種田不能生活,樸門生活讓我實踐了賺對地球友善的錢,找回了健康,本著樸門分享精神,以野蔓園為基地,結識了許多有志一同的朋友,歡迎來玩玩。

<名詞解釋>樸門新哲學:

Parmenculture音譯「樸門」,字源包含了:永續(Permanent)、農業(Agriculture)和文化(Culture),意思是一種反璞歸真的簡單生活,「樸」是簡單、反璞;「門」是方法、設計。

源起澳洲,由比爾.墨利森(Bill Mollison)和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在1974年共同提出的一種師法自然的生態設計方法,不只應用在農業,也對水資源、能源缺乏、糧食危機以及污染等問題提出永續的可行解方,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與方式,也是席捲全球的社會運動。

<作者小簡介>亞曼(唐嚴漢)

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樸門永續生活設計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ertification)PDC課程講師、野蔓園(Yamana garden)樸門農場園主。

十多年來不但在台北的陽明山半嶺打造野蔓園成為成功的樸門農場,多年來接受各社區大學、團體的邀請,在都會區教導如何運用樸門原則設計生活,無論市郊的大規模農園,或者市區的畸零空間,累積豐富的樸門設計經驗與成功案例。近期將出版《亞曼的樸門講堂》(新自然主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