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復興百年前嘉義藍染文化 朴子古法種下木藍種子

2022/04/19 17:30

關愛故鄉協會理事長侯淵銘(左排後)、監事蕭英偉(右排中)與拾間文化成員一同種下木藍。(記者林宜樟攝)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嘉義縣朴子市一帶,清代時是染料「藍靛」原料木藍的生產地,百年前因化學染料興起,而消失在當地;社團法人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成員從文獻查考得知,規畫復興百年藍染文化,今天在朴子市雙溪口種下木藍種子,採古法種植1分地,預定收成後製成藍靛,結合朴子傳統刺繡文化,復興刺繡與藍染兩大在地特色。

木藍可製成染料「藍靛」。(記者林宜樟攝)

根據故宮助理研究員蔡承豪在期刊台灣文獻中「嘉義地區藍靛業的發展與變遷」論文中所述,18世紀於鹽水溪以北的地區,已有木藍、山藍兩種藍染作物,至日治時期,藍染作物遍及嘉義地區,而水上、朴子一帶為重要產地,然而隨著化學染料盛行輸入,1920年代後木藍種植面積逐漸萎縮。

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監事蕭英偉說,朴子一帶已無木藍,從文獻中得知百年前曾興盛,因而有復興想法,先前在台南市找到種子,決定依照古法種植。

日治時期文獻記載朴子染布的產業資料。(陳俊哲提供)

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理事長侯淵銘從事農務,與農創品牌「拾間文化」成員,今天依照文獻所記載「清明前後時候種,先拔陵,每陵約闊3尺6吋,每1尺2吋唯1堀,下菁以10餘粒,4、5天就發芽出土面,過10日外,高1吋餘,以足踏之,避免菁欉估失」,以古法種植木藍。

一同參與復興藍染的文史工作者陳俊哲說,根據文獻記載,朴子曾有不少染布店家,雖然目前已消失,甚至連老人家都不記得,但仍可從古文獻及現在留存的染步加工用石器,以及布伯公廟等,感受當時氣息。木藍預計10月採收,將依照文獻記載,採用木桶將木藍植栽加上石灰浸泡,以浸泡沉澱法進行發酵沉澱來製靛。

協會預計完成藍靛後,請好食作負責人黃冠雅等教導染布,並結合朴子刺繡,重新發揚在地特色。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理事長周讓廷說,朴子以刺繡聞名,而刺繡神明衣如土地公衣飾主色調為藍色,若能結合重新復興的藍染技法,用來製作神明衣,很有宗教文化及產業傳承意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藝文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