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地方傳統記憶與特殊文化常不為外界所知,也難以永續傳承,教育部青年署鼓勵青年投入社區活化與發展,就有團隊透過刊物、體驗課程、料理等多種新式創意,展現澎湖漁村婦女生活、雲林眷村文化等,讓更多人可以瞭解在地重要記憶與文化,有助未來傳承推廣。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計畫」,鼓勵18到35歲的青年投入社區活化與發展的行列,以行動展現自己對家鄉土地的熱愛。
以112年行動團隊「去(khu)海女神龍」為例,依海為生的澎湖,過去女性勞動角色未受重視,但婦女們其實是支持澎湖社會運作與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有感於漁村婦女傳統生活模式與技藝逐漸式微,一群生活在澎湖的青年組成團隊,去年提出「澎湖婦女山海知識記錄與傳承」的行動,奠基於澎湖社區在地知識的田野調查基礎。
而今年則進一步藉由女性的角度,記錄地方過去的生活智慧。團隊結合地方耆老,規劃「澎湖婦女」為主體的文化教育體驗課程,讓澎湖學子認識海女文化,並製作「去海女神龍─澎湖婦女山海知識圖鑑」刊物,期待透過教育傳承澎湖婦女的視角,看見澎湖多元的生活記憶。
另一行動團隊「文化保溫瓶」,致力於復振雲林虎尾建國眷村承載著延續三代的土地連結與生活記憶,整整超過一甲子歲月的歷史痕跡,110年開始即以「飲食」為行動主題,挖掘眷村的記憶味;111年成立「眷味廚房」,透過採集眷村菜與家戶故事,進行地方人物與故事的蒐集。
而今年團隊更提出「虎尾眷村遺失眷味尋回行動計畫」,以「記憶中的眷村味」為題,擴大邀請附近住戶參與田野調查,團隊進一步與地方小農合作,運用在地食材重製眷村菜,並製作「眷味飲食履歷ID卡」,讓民眾認識每一道菜的故事及食材履歷。團隊也藉由優化眷村食譜並記錄影像,讓外界認識眷村「食」的文化,藉此持續擴大眷味廚房的影響力,傳承記憶中的眷村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