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當東北季風吹拂蘭陽溪畔,「驚王公生,毋驚過年」的宜蘭二結人便會在王公廟埕升起熊熊炭火,年復一年聚集在廟埕上參與王公生過火的盛會,結束後善男信女順著二結圳、街巷、田間小徑,回到二結、三興、鎮安等村落,大二結地區,因著王公信仰,是最早開始一連串由下而上從事社區總體營造行動的地區
文化部長李遠上任第2週便選擇來到最早由下而上從事社區總體營造行動的宜蘭縣,造訪「二結王公廟」,以及「二結穀倉」。李遠表示,就任文化部長後第一個離開台北的行程選擇宜蘭,源起於自己對於宜蘭的感情,不管是從宜蘭擁有許多的創作者、藝術家,或是影響全台灣的冬山河改造經驗,「宜蘭經常是發動文化概念最早的地方。」他指出,社區營造30年,徹底改變台灣人對自己文化的重視,也促成社區開啟對當地文化及歷史的重建,「宜蘭經常是發動文化概念最早的地方」,也是塑造社區文化成功的案例。
今日陪同參訪的大二結文化基金會前董事長林奠鴻提到,1997年是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初期,二結王公廟廟方因王公廟年久失修、空間有限,且與都市計畫道路重疊等因素下決定重建,但是在社區居民希望保存舊廟的共同心聲下,發起一場由下而上的千人移廟行動;後續更在積極推動修復後,將舊廟轉型為「二結庄生活文化館」,許多活動、課程、會議在此展開。這場行動不僅讓舊廟空間逐漸演變成社區生活中心,新廟也因此可繼續興建,王公信仰得以持續透過不同方式傳遞到村落裡,「千人移廟」也成為社區營造的最佳範例。
文化館中除了「二結穀倉稻農文化」常設展,也推出「存續-大二結文化資產保存軌跡」、「飄洋過海家鄉味-東南亞米食」、「官將首小學堂:天界的警察」等特展,記錄大二結20多年來的文化資產保存精神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