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誕生於15世紀的荷蘭人文思想家伊拉斯姆斯(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1466-1536)以奧林帕斯山眾神神話開端,藉著「愚神」之口,戲謔且四兩撥千金地將嘲諷技能開到最滿,諷刺社會、宗教、政治、文化的腐敗,滿口正經又荒唐的論辯,展開一場場對「愚」的翻案。愚並非蠢,或許是神賜予的另一種恩物,對世情有了洞澈,明白不用事事算計、不須處心積慮,保留一點「難得糊塗」的心態與空間,才能免去煩惱憂慮,讓歡樂流入。
自承愚人,或許是另一種反殺技的起手式,愚人挖苦罵人是技能,先讓聽者感到津津有味,才能打開天窗說亮話、毫無包袱說真話。愚神擁有諸多侍從們:自負、諂媚、遺忘、懶散、享樂、狂熱、放蕩、歡宴、沉睡,愚神且一一述說這些侍從到底帶給人生哪些幸福和快樂。以當代眼光看之,伊拉斯姆斯之言依然藏諸智慧:不壓抑情感、勿取消自我,包容創意與繆思,或能活得更加靈活與健康。
網路與書出版表示,《愚神禮讚》出版後大受歡迎,被譯成英語、德語、法語、捷克語等版本,據說盜版銷量達到數10萬冊。甚至教宗利奧十世和弗朗西斯科・希梅內斯主教等教廷重要人士也覺有趣,讓伊拉斯姆斯本人也感到驚訝。《愚神禮讚》不只影響了十六世紀後期修辭學的教學,書中對教廷的批判更是引起歐洲多地的教士迴響,點燃了新教改革的火花,後人評:「蛋是由伊拉斯姆斯生下的,馬丁・路德只是將它孵出」。
伊拉斯姆斯(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1466-1536)全名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姆斯・羅特羅達姆斯,通稱鹿特丹的伊拉斯姆斯,為著名的尼德蘭(今荷蘭和比利時)人文主義思想家、神學家,也是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他是用拉丁文寫作的古典學者,以其作品《愚神禮讚》批評羅馬天主教會的腐敗,引發歐洲各地教會呼籲變革的聲浪。其一生著作無數,其中包含整理翻譯了《聖經:新約全書》新拉丁文版和希臘文版,《愚神禮讚》、《基督教騎士手冊》、《論兒童的教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