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藝術文化】睽違4年 擊樂劇場《木蘭》經典再現

2017/10/24 06:00

擊樂劇場《木蘭》記者會,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左3)、傳藝中心副主任王蘭生(右3)、作曲家洪千惠(左2)、擊樂家何鴻棋(右起)、吳珮菁、吳思珊(左1)合影。(記者陳逸寬攝)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朱宗慶打擊樂團和國光劇團共同推出《木蘭》,開創出嶄新的表演型態「擊樂劇場」,因編制繁複龐大,2013年首演後不曾重演,直至今年6月應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之邀赴莫斯科公演,終於有機會重排並重啟巡演,11月9日起在台北、台中、高雄演出。

朱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認為,打擊樂活潑熱情,京劇細膩婉轉,迥異的表演性格要結合如「不可能的任務」,但《木蘭》成功做到了,「很多人說《木蘭》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代表作,我個人也認為它是,《木蘭》是我很多好作品裡面一個很特別的作品。」朱宗慶說,從排練到正式演出,即使已經看過《木蘭》好多次,每一次看,還是忍不住流淚,「不是難過,而是滿滿的感動」。

《木蘭》在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3場演出幾乎滿座,被當地媒體譽為「新藝術型態的誕生」,最難得的,是在藝術節總監夏德林建議下以「不上字幕」的方式表演,落幕後久久不散的掌聲和觀眾的熱情回應,似乎證明了,身段和音樂之美沒有國界。

作品成功,主創團隊功不可沒,導演李小平在情節中埋藏「反戰」理念,透過打擊樂時而澎湃、時而委婉、時而感傷、時而脆弱的獨特魅力,成功表達「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悽愴和無奈。負責音樂創作的洪千惠,則讓觀眾聽見打擊樂的「溫柔」,感受擊樂不同以往的韻味,在她的巧思之下,所有作為素材的聲音,不只帶來聽覺的感動,還要有視覺的意義,如第二場《時局》以杯碗瓢盆展現生活情境,第三場《魂歸》以馬林巴木琴象徵「棺木」,觀眾對音樂的想像亦隨之擴大。

《木蘭》11月9至12日在台灣戲曲中心、11月24、25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12月1、2日在高雄至德堂演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藝文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