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雪珍(「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子女長大離家之後,再也不想回家,或很少回家,或回了家也很快走了,做父母的天天盼著孩子回家相聚,望眼欲穿,可是子女的反應就是冷淡,父母的失落感越來越深。子女不想回家,原因究竟出在哪裡?
有一次我聽到一個18歲男生對著母親大吼,恐怕就是孩子不想回家,卻說不出口的真實理由:「媽媽,妳有病!」
這是孩子被逼急,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時,經常會衝口而出一句話,當然是不順耳、大不敬,可是一旦次數多了,就不再只是一句牢騷話,父母反而要把它聽進心裡,怎麼說?因為還真的有「母親病」與「父親病」這種病!孩子不是無的放矢,而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你的「心理」有病。
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寫了一本書,書名非常聳動,叫作《母親這種病: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可能都來自母親?》引起普遍的共鳴,在日本熱銷逾14萬冊。不過只說母親有病未免失衡,後來岡田尊司又寫《父親這種病》一書,也獲得不小的迴響。
不論是「母親病」或「父親病」,都只是統稱,實際涵蓋了各種病症,不一而足。其中母親這一方,以嘮叨這個症頭最常見、最令人難以忍受。通常母親會給自己找藉口,說自己是完美主義者、管太嚴,但是實情未必如此,一個36歲的未婚朋友告訴我,「讓人受不了的,不是母親管太嚴,而是管太多!」
〈Check Point〉還未斷乳的人,是誰?
問題來了,母親每天嚷嚷工作和家庭兩頭忙,為什麼還要對長大的子女管太多?
岡田尊司說,母親這種病,主要是因為彼此的依附關係出了問題。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心理斷乳」,一般都以為孩子是媽寶,離不開母親,宅在家不出門;事實不然,更多的情形是母親本身斷不了乳,離不開長大成年的子女,子女必須背著母親這個十字架往前行,沉重難以負荷,走不開或走不遠,才是子女的痛苦深淵。
經常聽到母親說子女永遠長不大,成年了,還要她操心這、操心那,總有操不完的心,其實不是子女沒有長大,而是母親拒絕承認或放手讓子女長大,東管西管,可是管一、二十年,習慣了,不覺得有錯,問題是現在子女長大,想要這個世界由自己說了算,當然就受不了母親的控制欲,想盡辦法掙脫。
母親想要依附子女,子女不想被依附,衝突就上演,母親還會說:「我是為你好!」遺憾的是,這個好,遠遠超過子女可以接受的心理界線。因此當母親自認為子女好時,子女感受到的不是關心,而是挑剔、嘮叨、箝制自由。
〈真實案例〉付出越多 子女越不會感謝
May長大離家讀書,後來工作,即使在同一個城市,也堅持搬出去,理由是經常要加班,住得離公司近比較方便,事實卻是不想住在家裡,和父母朝夕相處,會讓她無法喘息。父母拉拔May長大,竟然得到這個結果,讓他們難過又心寒。
May也很自責內疚,可是她試過了,沒用的,因為和母親相處超過3天,母親的「病」就會發作。前兩天還可以一起吃飯、逛街、聊天,親密而美好,第3天演出就整個大走鐘。
母親會故態復萌,不自覺地挑剔、嘮叨,小時候那種一無是處的低價值感一下子全都湧上心頭,May受不了就會反擊回去,鬧得不歡而散,結局總是由她重重地甩門離去,令人沮喪!May不想傷害父母,也想當孝順的女兒,多次以後,她抓到3天這個頻率,不過最好還是當天來回,每天都是一個新的循環開始,母女可以永遠和平相處。
還有一個29歲的男人,遊遍世界,接著馬上要到瑞士任職,多麼有見識的成年人!可是母親逢人介紹他時都說:「我的兒子寶蛋。」這是幼兒時期的小名,喊著親暱;現在快而立之年,孩子聽了只有一個念頭,想要鑽地洞!而母親這麼做,不就是在否認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這個事實嗎?
再來,一個26歲的女人,考上小學教師,被分發到較遠的城市,同時讀研究所,母親心疼,擔心她餓著,每逢她回家就做一堆菜讓她帶回去,母親還把她當孩子般地照顧吃喝,她開心嗎?未必!
「我也想跟同事、同學去吃飯,可是一想到冰箱裡塞滿媽媽的菜,再不吃就會壞掉,心裡很愧疚,就不敢去,變得不太有朋友。」
成長,是一段不斷拋棄過去的過程。子女長大,就必須離開父母,進到自己做主的獨立時期,此時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尤其是母親,否則付出越多,得到的不是子女的感謝,取代的會是子女的怨恨。至於子女碰到困境,這都是人生必要苦難,滋養他們更強大。
〈家長筆記本1〉不依賴 才能自由飛翔
有兩種長大成年的子女,一種是宅在家,大小事都要母親料理;另一種是離家在外住,大小事都由自己來,正常的父母一定比較希望自己的子女屬於第二種,不是嗎?
那麼做為父母,就不要再矛盾了,請堅強起來,幫助子女脫離自己,不再依賴,自由飛翔。
〈家長筆記本2〉想叨念 趕快走開
當長大離家的子女回到家,一定會忘掉一些家規,染上令人不順眼的毛病,比如作息不正常、手機不離身、交了一個不適配的女/男友等,做父母的總會忍不住要叨念兩句。
問題來了,有用嗎?沒用的,所以何不閉住嘴巴,轉身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