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的《無論如何總得找條活路才行的:台灣人權暗黑旅誌》,以旅誌的方式,介紹過去與台灣人權相關的「暗黑景點」,包含景美看守所、監獄、馬場町刑場、鹿窟菜廟、綠島監獄等,讓讀者邊走邊讀,認識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和空間。
人權館表示,此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首先由讓大家了解台灣威權時期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在什麼地方發生這些事的「入門:旅行前聽真實故事」開始,再接著介紹包含台灣北、中、南、東的相關空間,以圖片對照今昔的「景點:邊走邊讀」,最後是「推薦:旅行路線」,精選包含人權景點的10條路線,可以進行半日遊或一日遊。
內文由張維修、溫席昕、李奕萱、廖之韻、朱宥勳、張教煌、路那等人撰寫,書籍總監劉定綱指出,台灣從1950年到1987年間的白色恐怖時期,許多地點進行了逮捕、偵訊、槍決等情事,但現今看起來是杳無人煙的遺跡,因此藉由作家、文史導覽者的文學性書寫,幫助讀者重新想像,這也是有別於影展、繪本形式看到更深的白恐紋理。
書中提及的地點包含硬體建築被保存下來改為紀念館,如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綠島紀念園區,或者做為展館與民間使用的海軍總司令部情報處拘留所;有的則隨著人物故事而保存下來並維護完整,如柯旗化故居;也有目前仍閒置荒廢的法務部調查局安康接待室;有的則整個被拆除並興建完全不同的新大樓,例如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看守所(現址為西門町的商業大樓)等建物。
劉定綱表示,自己居住在新店安坑社區,往返經常看到1970年代囚禁政治犯和刑事重犯的調查局安康接待室,建築與空間保存原貌相當完整,因此當讀者沿著安康接待室、國防部新店監獄、景美看守所、安坑刑場路線走訪時,會因背後的事件與故事而湧起各種情緒,也對台灣的人權發展有更多的認識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