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台北國家音樂廳重開後,第3檔由兩廳院主辦的節目「狂歡管風琴」音樂會,將於9月12日演出(據說第2檔是8月28日有1場爵士相關神祕活動,還在規畫中),以音樂廳內的設備打造全場管風琴曲目的音樂會,將採「輕鬆自在場」型態進行,兩廳院表示,希望這場音樂會能為這段緊繃的社會氛圍帶來輕鬆的氣息。
管風琴被稱為樂器之王,雖然平常音樂會使用度不高,但往往是音樂廳舞台視覺表徵,能為空間增添宏偉的氣質。國內有3座厲害的管風琴,衛武營的最大也最新,屏東演藝廳最特別,台北國家音樂廳則是設置最早,也曾經是亞洲規模最大,共有4172根管子,最長的管子將近5公尺高,有金屬及木管兩種。
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有3層樓高,據說當音樂廳暗下來時,管風琴後的工作區域會透出光芒,燈一關,就像一座聳立於牆面發光的巨大城堡。而複雜的機械運動跟結構,則讓管風琴可以製造出很多不同的聲音,因此,也能與其他不同樂器搭配創造豐富的聆賞經驗。此次「狂歡管風琴」音樂會,即以管風琴搭配銅管五重奏及打擊樂團進行特別演奏。
音樂會由台灣管風琴協會陳韵芬博土策畫,上下半場分別搭配銅管與打擊樂團,演奏中穿插導聆,從獨奏到五重奏,觀眾能一一聆聽不同樂器的音色,欣賞數種樂器交疊合奏的魅力,最後以管風琴與打擊樂團合奏聖桑的《動物狂歡節》。以往兩廳院管風琴音樂會多只有輕巧的30分鐘,這次演出時間為70分鐘,成為名符其實的「狂歡管風琴」音樂會。
「狂歡管風琴」是疫情趨緩之後的第一場輕鬆自在場(Relaxed Performance)音樂會,所謂輕鬆自在場,和一般演出最大不同處是,移除劇場制式的觀演禮儀和規範,演出現場燈光與聲音效果較為明亮柔和,觀眾可依身體狀態離席入場,也能就當下身心情況發出聲響,現場並備有抗噪耳機、紓壓球等設備,讓不同年齡層、身心狀態的觀眾可輕鬆自在地觀賞演出。9月12日下午演出,購票詳詢https://reurl.cc/vqj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