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家庭plus】〈台灣人在世界角落〉民主剛果 動盪中找回力量

2021/10/09 05:30

2018年,楊筱筠來到動盪不斷、全球最大的法語國家民主剛果。

文/世界微光 照片提供/楊筱筠

非洲中部有「兩個剛果」,相比為鄰,一個是面積較小的剛果共和國,一個是非洲面積第二大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後者簡稱「民主剛果」,也是台灣人道救援工作者楊筱筠的現居地。

1960年獨立建國的民主剛果,首都是「金夏沙」(Kinshasa),官方語言為法語,是全球最大的法語國家。2018年以來,民主剛果的局勢動盪,從全境爆發伊波拉疫情、首都山崩洪水、叛軍動亂導致民眾排外示威,包圍機場與聯合國總部,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可說是挑戰不斷。

對楊筱筠而言,最近的一次震撼,則是今年5月22日,民主剛果的尼拉貢戈火山(Mount Nyiragongo)爆發,那晚,楊筱筠從宿舍附近,看見遠處天色被大片火光染紅。最後,她和同事決定先撤離民主剛果,前往盧安達避難。

撤離路上,她看見揹著床墊、步行逃難的當地家庭,想到坐在車裡安全離境的自己,「當下又再次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資源分配始終不平等。」

身為人道救援工作者,諸如此類的變動、反思,甚或無助,正是楊筱筠經常面臨的現實。但在現實之外,她依然喜愛這些可以看見世界不同面向、學習不同文化的機會。

尼拉貢戈火山爆發的火光,染紅了戈瑪的天空。楊筱筠在撤離路上,看見攜家帶眷逃難的當地家庭。

〈貧富差距〉物價與台灣相仿 所得天差地別

2018年,楊筱筠從原本服務的非營利組織外派工作調回台灣,但心中對跨文化工作的渴望仍然炙熱。當她知道現在服務的單位正在招募人員,便毅然投出履歷。

那時民主剛果爆發伊波拉疫情,組織需要會說法語的工作人員,法語流利的楊筱筠就在隔年一月,前往民主剛果的東部城市戈瑪(Goma)赴任。

當時適逢民主剛果新任總統就職,組織考量政權交替期間社會環境較不穩定,便要她先在鄰國盧安達的吉塞尼(Gisenyi)待一週,等政局穩定再到戈瑪。「吉塞尼和戈瑪其實就在隔壁,但當我跨過邊境進入剛果,感覺和盧安達完全不同!」楊筱筠形容,盧安達就像「超市」,街道整齊、市容乾淨;民主剛果則像「傳統市場」,吵雜、雜亂,卻是熱鬧且富有生命力。

在這裡,一杯咖啡要新台幣120元,餐廳吃一頓飯則要500~600元,「大家可能以為非洲物價比台灣便宜,其實不然。由於物流不便、行政流程繁瑣等因素,在當地開店成本很可能比台灣高,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其實,在楊筱筠的住所後院,菜園就是肥沃的上等火山土,「種出來的是『200%』的有機菜,吃了4天還吃不完!」

物價與台灣相仿,民主剛果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毛額(GNI)卻只有台灣的55分之一。單從數據,就能看出民主剛果有著極大的貧富差距──少數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能在高級飯店享用牛排,普羅大眾只能以玉米粉烹煮主食,頂多搭配蔬菜和豆類果腹。

數據之外,楊筱筠還親眼見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有時候去偏鄉出差,會看到媽媽為了帶小孩看醫生,得跋山涉水走5、6小時的路,也常聽到村裡有孩子營養不良,家長卻連最基本的食材都買不起。」這些畫面,堆疊成她的自我叩問:「為何單是出生環境不同,我與他們的境遇就有如此大的差距?」

這個疑問迴盪在楊筱筠心中,暫時沒有答案。

2018年以來,民主剛果的局勢動盪,從全境爆發伊波拉疫情,到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可說是挑戰不斷。

〈當地困境〉始終無法習慣的「文化」

另一項讓楊筱筠至今無法習慣的「文化」,則是民主剛果結構性的貪汙。

民主剛果的農業與畜牧業發達,天然資源豐富──鈷的儲量占2/3世界總儲量、核原料的鈾238儲量居全球第一、鑽石儲量全球第二、銅儲量全球第六,森林覆蓋率高達53%,非洲一半的熱帶森林面積都在這!

然而,因著長期殖民統治、地緣政治、種族紛爭等因素,政府效能低落,且高度仰賴外援,當地缺乏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為求生存,從政府到人民,都學會從外人給的資源裡,偷拿一些到自己口袋,才有辦法養活身後的一大家子。「我當然不認同這件事,也沒有要合理化他們的行為。但從剛果的歷史與文化脈絡來看,多少可以理解他們為何如此習慣貪汙。」

「出生在這個國家,其實很辛苦。」面對民主剛果各種盤根錯節又無解的問題,楊筱筠難免憤世嫉俗。但她總在換位思考之後,漸漸理解眼前所見的現實,嘗試與內心的衝突和掙扎和平共處。

民主剛果的農業與畜牧業發達,天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53%,非洲一半的熱帶森林面積都在這。

〈一路點滴〉家人與同事 重要支撐力量

在異鄉從事人道救援工作並不容易,而家人與同事的支持和照顧,則是讓她持續留在這個崗位的力量。

當民主剛果因防疫而封城,以及尼拉貢戈火山爆發後那一週,楊筱筠更加體會到同事彼此照應的溫暖。「因為全境封鎖,餐廳在去年3月到8月都停業,我和同事每天待在家,開始研究各國料理,開發新菜色,更利用宿舍前的空地種菜,可以採收自己種的小白菜、青江菜、大陸妹,也算是一種紓壓方式。」當她因著火山引發的地震深感疲憊,同事一句「妳現在就是好好吃飯,活下去就對了」,恰好成為她的安慰。

每週與媽媽的越洋電話,則是楊筱筠在異鄉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我和媽媽相處像朋友,可以盡情跟她傾吐工作與生活發生的事。」她曾和媽媽說:「我很感謝上帝,讓妳成為我的媽媽。」因為媽媽總是無條件支持她想做的事,即便心中有擔憂,也未曾向楊筱筠顯露半分。

駐點民主剛果兩年多,楊筱筠明白,面對那些無法改變的,像是大環境的結構性問題,她得學著理解與共處;面對那些有機會改變的,她選擇留下,與同事一起推動轉變發生。這一路的點滴甘苦,將是她生命中的珍貴收藏,陪著她每天再為世界帶來多一點影響。

同事的支持和照顧,是讓楊筱筠持續留在這個崗位的力量之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藝文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