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孟婷
日本但凡超過攝氏35度,就稱為「猛暑日」。
台灣人聽到會冷笑出來,35度在台灣夏天可說是司空見慣的氣溫,但本人因為以前沒住過鄉下,一度誤會遷居鄉間可以享受自然涼風,夏天能避開長時間冷氣房的頭痛。然而這一切只是幻想,住在日本的鄉下還是得開冷氣的,但日本的節能對策宣導得非常好。
〈節能對策〉居家降溫 台灣借鏡
跟各位分享日本的居家降溫對策,個人日常實驗過,還真的相當有效,讓各位在台灣的秋老虎季節嘗試看看。
紫外線從窗外隔絕:
在室外加裝遮陽簾,隔絕陽光直射窗戶,是日本家家都使用的降溫對策,台灣反而較少人運用此物理方式。大家都知道烈日下的窗戶玻璃吸熱呈現高溫,造成室內溫度高升,此時就得全面仰賴冷氣降溫,一旦裝設了室外遮陽簾,立刻會發現窗戶不再熱燙,冷氣使用效率變得極好,且整個暑期的電費大大降低。
善用保冷劑:
夏日冷凍庫必備保冷劑,有多種形狀,出門前可以先準備好,圍在脖子上,可降低體感溫度,居家也注意人體幾個降溫部位,例如:脖子、腋下、後腦勺、鼠蹊部……善用不同形狀的保冷裝置與毛巾,夏天就不會頭昏目眩。
電扇對窗口快速對流:
室內空間一旦錯過最佳啟動冷氣時刻,人進入高溫的室內先將所有窗門打開,有抽風設備的浴室廁所打開抽風機,將家中電扇對著窗外或門外啟動,即可快速對流換氣室內溫度。
冷氣開對時間點:
日本經常宣導老人在家要放置溫度計,只要經由天氣預報得知這一天只會愈來愈熱,在「室內溫度計顯示28度之際,就開啟冷氣」,即便本身覺得不熱,也要先準備好降溫,室內開始熱到不行才啟用冷氣,不但省不到電,還可能有熱衰竭的風險。
定時喝水並巧用運動飲料:
自訂喝水時間,時間點一到就喝水,無論口渴與否,如自知喝水間隔過長,身體有些感覺,可巧用運動飲料快速補水,避開天熱的生理問題,像我本身身體功能吸收水分不佳,每日晨起會喝兩大杯水,但某些夏季早晨睡醒有「頭快痛」之感,就喝一大杯水外加一杯運動飲料緩解(也許你並非以頭痛為調節體溫警訊,但有身體輕微奇怪之感,炎夏巧用運動飲料之功能)。
工程工作的特殊裝備:
之前分享過日本的外出穿著都很整齊,那35度以上的工務工作,烈日下修理電線、施作建設工程……還能穿得住安全防護制服嗎?是的,他們仍然穿著整齊制服,而且頭戴著安全頭盔,不過他們的外套裝置電風扇,外套被吹得鼓鼓的,讓勞動的身體可以通風。
當然外務工作鍛鍊得比平常人耐熱,但這些充電式風扇外套與褲子,近來已在工作服中普及化,某些工程公司讓全部工作人員都穿著。
〈全球暖化〉鄉下涼風不再
從前住在大樓公寓,夏季到了郊區總覺得自然涼風真舒爽,真正移居鄉下後,在白天不開冷氣仍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我搬家前精心挑選夏季最高溫在31度的區域,仍然擋不住暖化的程度,今年也來到氣溫36~37度,冷氣還是得每日使用,但跟都市生活的差別如下:晚上可以大開窗門,自然風能對流,且跟鄰居距離非常遠,所以冷氣主機排出之熱風不會相互影響;房屋四周個人選擇保留大量草皮,減少地板反射的熱能,但得分配時間除草,偶爾下大雨會有一整天25度的幸福,當地鄰居告訴我大約20年前的夏季最高溫只有30度,而且總共只有兩天的下午,會那麼精確知道,是因為當時讀小學的孩子,暑假作業就是每天記錄氣溫變化,所以當年他們真的家裡都沒有裝冷氣,但現在已經是要每天使用冷氣的夏天了呢。
而我幻想的夏季鄉居生活,是20年前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一切都過去了。
〈作者小檔案〉
插畫家、繪本作家,現居日本近畿的滋賀縣鄉間,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圖文繪本、文學封面。個人著作《我最想做的事》、《淚光閃閃的巴黎》……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