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照片◎鴻鴻
我真的不知道孫老師在想什麼。這個剛從師大畢業的清秀女孩,來到以城市命名的國中,面對一群剛脫離小學、像小獸一般躁動的孩子,為什麼會想要給他們讀林亨泰的〈四季〉?
當時的我已初有文學體驗,耽讀《西遊》、《封神》、《鏡花緣》,喜歡背〈長恨歌〉、〈琵琶行〉、〈將進酒〉(如果成長在今天可能就是喜歡嘻哈的小孩)。但是寒假到了,老師自己手刻鋼板講義,第一張是新詩,第二張陶淵明。新詩沒問題,就像課本裡選的余光中、羅青,都適合朗朗上口。講義第一首是胡適〈蘭花草〉,還有剛譜成的校園民歌可唱。但,林亨泰的〈四季〉?
「長的咽喉/鳴著圓舞曲」,把喇叭形容成吹奏者身體的延伸,這還可以理解;「從軟管裡/將被擠出的/就是春」――什麼軟管?軟管裡擠出的,不是牙膏、就是巧克力(我兒時夢寐以求的零食),但,被擠出的春長什麼樣?還是說,春天無形,那種即將冒出頭的期待本身,就是春?
〈夏〉就更誇張了,什麼叫「從白色流動於白色」?為什麼「這些標本/都是尼龍製的」?
當年的國一生完全沒聽進老師的講解。我也壓根不知林亨泰是誰。但我很清楚的是,和唐詩不同,和《西遊記》裡歌詠山川之奇的駢文不同,裡面有抽象的流動、有完全缺乏詩意的東西(比如「尼龍」),這就是我生活的時空,這就是「現代」詩。林亨泰可以寫,那我也可以寫。●